穿越考科举_第323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23节 (第1/2页)

    这篇文章写完,早上竟然过了大半。

    纪元起来活动活动筋骨,把上午两篇给誊抄一遍,正好发中午的饭食。

    乡试发的吃食依旧是干巴巴的饼子,甚至是早上做的。

    也有考生说这是“猪食”,他们这些考生就是圈里的猪。

    此话是有辱斯文,但私下里不少人是认同的。

    可该吃还是要吃一点,下午还有考试呢。

    第一场考试为两日时间,纪元也就放松了会,中午甚至闭目养神。

    再起来,继续做四书的第三题,也就是四书最后一篇文章。

    依旧是五百字。

    学究依旧押题很准,确实出自《孟子》。

    第三题,“不知者以为为肉也。”

    此题出自《孟子·尽心》。

    讲的是一个典故。

    孔子五十多岁的时候,曾任鲁国大司寇,在齐鲁两国会盟的夹谷之会上为鲁国赢得外交胜利。

    可惜短暂的政治顶峰,迎来是出名的,鲁公不分祭肉给孔子,孔子决定离开鲁国事件。

    都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作为祭祀用的肉,国君都会分给自己的臣子们。

    而鲁公每次郊祭,都会分肉给孔子,那次却故意不给,所以孔子离开,这也是出名的“周游列国”。

    而这题的前后文说的,就是分析这件事。

    孟子作为积极保卫孔子思想的“门人”,他说:“虞国没有重用百里奚所以亡国,秦穆公用了他成了霸主。可见不用贤能的人,就会导致国家的灭亡。”

    之后又举了很多例子,大概就是说,不用贤能的人,国家就会灭亡。

    再后来,就是这句“不知者以为为肉也。”

    结合上面的典故,意思是,孔子在鲁国当司寇,鲁公却不重视,连祭祀用的肉都不给。

    不知道孔子的人,以为他是因为祭肉所以离开。

    知道他的人,认为他是因为鲁国国君的无礼。

    但是呢,孔子不想多说什么,因为他害怕因为这点事,国君被指责,所以才用祭肉的事情离开。

    孔子多么有贤德啊,这种仁德君子,不是普通人能明白的。

    看完大概的意思,就明白此句“不知者以为为肉也。”说的是什么了。

    这句话拿出来,颇有些现代那句,不知全貌,不好评价的意思。

    但孟子所做的解释,其实也是他的猜测。

    可总体来讲,就是告诉上位者,任用有贤能的人有多重要。

    最好还是孔子这样受了委屈也不会多说的贤能。

    或许是这样的思想,千年来的读书跟帝王,多多少少都被影响。

    任用有贤能的人,这没错。

    但什么是贤能,却还要再思量。

    纪元继续写:“揣圣人之所为者,知不知皆无当也。”

    “甚矣知圣人之难也,为肉耶,为无礼耶?不知者如是,知者亦仅如是云尔矣。”4

    揣测圣人为什么那么做,不管知道的,还是不知道的,都不符合实际。

    想要知道圣人的做法是很难的。

    为了烤肉吗?为了不守祭祀礼仪吗?

    谁知道呢,知不知道都是那样。

    纪元闭着眼写,从祭祀的礼仪,再到事情的大小,再到两位圣人的心思。

    最后讲那鲁国国君对此没有猜测吗?

    猜测又怎么样,难道还会改变自己的想法?

    后面写完,纪元揉揉太阳穴。

    四书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