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22节 (第1/2页)
虽然舞弊的现象屡禁不止, 但总体来说, 还是要更公平一些,否则根本达不到科举选拔人才的要求。 从科举诞生的本身,就是为了给朝廷选拔贤能,不管后面发展得是否僵硬。 但在现在,在天齐国,还是一个较为先进的方法。 甚至在千年后, 整个地球的大部分政府部门, 也还是以此为雏形。 确认过考生信息无误后,考场上再次安静下来。 纪元心道, 怪不得李锦蔡丰岚他们说,上次乡试紧张得要命。 毕竟六天的时间,你身边永远站着一个士兵 。 甚至还有来回巡逻的侍卫,再加上固定的两位考官。 胆子稍微小点的,估计都能哭出声。 可此时也是不能哭的,哭的话,会被视作扰乱考场纪律。 稍微严格些的考官就会把人清出去,再严重的,下一年科举也不许再考。 这几乎就是断送前途了。 巡逻的侍卫跟两位监视官都是朝廷派下来的,面容严肃,目光如炬。 在这种眼神下,纪元深吸口气,开始答题。 之前乡试是三天,一天一场, 第一场考《四书》三篇,一篇五百字以上。 《五经》四篇,每篇八百字以上。 五经的题目为五选二,或者五选一。 比如只选春秋,那就写四篇春秋文章即可,题目都已经印在试卷上了。 算下来,从早上辰时开始,早上八点开始,一直到晚上六点。 一共要写近五千字。 怪不得说工程量大,也就纪元这种习惯快写的人并不觉得辛苦。 今年改为两天一场,时间确实宽松很多。 仔细想来,除了对考生心态折磨之外,倒真的能好好作答了。 纪元磨墨的时候,已经在思考第一题。 考场上,四书的题目大家都一样。 第一题为,后生可畏。 此话出自《论语》第九章。 单看这四个字,自然会想到如今的用法,夸赞年轻人有勇气,值得尊敬。 但此章原文却是:“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意思是,孔子说,年轻人是值得尊敬的,但谁知道现在的年轻人不如以前,四五十了还没有好的道德名声,也就不足以畏惧了。 大家都知道,孔子对学问的态度,就是“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用今日的话,就是有些厚古薄今。 用现代人眼光来看,便是对孔夫子,也会说一句,要懂得取之精粹,去之糟粕。 但如今是不能讲的,至少不能公开讲。 要纪元讲,他才不信什么焉知来者不如今也。 今天的人怎么就比不上以前的了? 他更信那句话,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但这是科举,真写下来,他可以直接被拉出去砍头了。 如此气势恢宏的诗句,也不是他这个小学生能写出来的。 之前学究讲,要揣摩考官的心思,自然也要揣摩朝廷以及执政者的心意。 纪元写下,他有生之来头一次的“断章取义”。 “圣人于年之少者,以有成期之,以无成警之也!”1 孔夫子这么说青年人,是因为对他们有期望!说这种话,也是为了警告他们!不要一事无成! 纪元半点也没有心虚。 不过也理解了,为什么有那么多版本的经典解读。 实在是大家都有不同的看法啊。 比如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