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 山雨欲来 (第7/9页)
能听出朕的萧声中含有辛酸委婉的曲意,当真是品萧的高手。” 我和颜悦色的道,“方才皇上的曲音繁音渐增,先如鸣泉飞溅,继而如群卉争艳,花团锦簇,更夹着间关鸟语,彼鸣我和。渐渐的百鸟离去,春残花落,一片凄凉肃杀之象,不过曲意如细雨绵绵,若有若无,收尾之时若不细细品尝,很难听出来,臣女只是听惯了萧声,这便是听来的心得。” 我用余光一瞥他手中的那支翠萧,竟是一整块翡翠雕刻而成,长足十寸有余,是把绝世的好萧,难怪比竹子所铸的萧声还要清脆。 他抚手拍掌道,“好,很好,品尝萧曲的同时,又把宋代的晏几道奚落一通,朕看你当真是巾帼不让须眉。” 我一脸含羞的道,“皇上就别打趣臣女了。” 大殿里安静极了,唯有青紫色的衣裙就着花盆底鞋与地面摩擦发出细碎声音,太后徐徐道,“先帝自小便对皇帝严苛至极,骑马射箭无一不通,皇帝每每做错了事情,先帝总是指着皇帝训诫道,若是皇帝不上进,便是连自己的弟弟们都比不了,怎能给弟弟们做表率。于是皇帝便没日没夜的苦读,连妃嫔都未曾纳入一人。这其中的曲折经历倒是被你给听出来了。” 皇帝笑道,“儿子看她也是长期浸润在萧声里。”说罢又问我道,“不知是何人时常在你的耳边吹箫?” 我毫不犹豫的道,“是同在殿上的姚宝儿姐姐。” 看得出他面上划过一阵短暂的兴奋,随即目光迅速滑过众人的面庞,“哪一位是姚宝儿?” 姚姐姐神色不豫,当即拜服道,“臣女姚宝儿叩请圣安!” 皇帝轻点了点头,又直截了当的冲我道,“朕以为你见了朕会拘束,看来是朕多想了。” 我却道,“方才听得皇上一曲,皇上于臣女的心中已是友人。既是友人,何来的拘束。” “友人?”他显然并不满意这个答复,便意味深长的道,“这样的话倒是鲜少有人敢对朕说的。” 我自知语失,置皇帝与我同起同坐,复又屈膝乞罪道,“臣女失礼,皇上是天子,怎么会跟臣女并列呢。” 皇帝哈哈笑道,“你不矫揉造作,不谄谀逢迎,朕喜欢你。” 这样的话怎不教人动情,我当即惶恐道,“臣女不敢,皇上可曾听过金屋犹自赋长门,渔阳鼙鼓葬花魂。” 闻言,他的眼神含有一丝的蕴怒,登时正声道,“朕怎么会不知道,第一句是汉武帝的时候,窦太皇太后掌权,汉武帝特意迎娶了阿娇来亲近窦太皇太后,等到窦太皇太后死后,汉武帝对她可就不能容忍了,因为阿娇跟汉武帝说话还是像当初训斥小弟弟一样,毫无顾忌,于是废了她的后位,把她迁到了冷宫,让她自生自灭。这第二句渔阳鼙鼓葬花魂讲的是唐玄宗和杨贵妃,唐明皇因杨玉环貌美,终日沉湎于歌舞酒色之中,最终酿成安史之乱。安禄山从渔阳起兵反叛后,唐玄宗逃亡西南,在马嵬坡被哗变的军队逼迫,处死了杨贵妃。” 我趁机道,“臣女知道皇上现在喜欢臣女的直率,可是以后定会像厌烦阿娇一般厌烦臣女,一想起阿娇和杨贵妃的处境,臣女就胆寒不已,不敢入宫。” 他正言道,“你竟然这样看朕,可是朕不是汉武帝和唐明皇。” 我却不等他解释,摇头道,“皇宫于臣女是越远越好。” 他生气的道,“朕说了以后是不会对你动气的。” 我不觉笑道,“可见皇上这话说的是多么的不老实,难道一个人可以从不动气,皇上现在不就是对臣女动气了么?” 他眼神一颤,傻傻的伫立在原地,尴尬的笑笑,“那便能忍则忍吧!”皇帝转首缓缓又问张嫣道,“你叫什么名字?” 嫣姐姐不愧是见过大世面的,一旁的应瑶两股发颤,连头也不敢妄抬。嫣姐姐却从容不迫的道,“臣女张嫣,吏部侍郎张国纪之女,嫣字乃是‘桃花嫣然出篱笑,似开未开最有情’的嫣。” “抬起头来让朕瞧瞧。” 随即嫣姐姐便抬头正望皇帝,皇帝笑道,“也是个才女,京中盛传你才气逼人,不让须眉。” 嫣姐姐复又叩首道,“这诗句都是珍妹妹方才所言,臣女只不过是是借花献佛罢了。” 他随即看向我道,“瞧她的品性,这个女子倒是不会轻易的赞赏别人。她这么说你,定是你的才貌双全,朕也看你担当得起。”随即他又将目光转向张嫣,自言自语的道,“嗯,朕也想起了唐朝李贺有一首《南院十三首》,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你这么的闺秀,既然连书中都道不用媒妁之言,那朕自然是要纳了你的,你愿意被朕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