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766节 (第1/2页)
“好吧.哎!我倒要看看一个小小的卫星,还能比导弹难?!” “导弹不难,卫星也不难,但两个要结合在一起,回头看看我那本《工程控制论》,也许对你会有启发” “那我能常来找您么?” “哈哈,少废话,我办公室门又不带锁,快去吧!” 老旧的办公室内,又恢复了安静。 那位被称为“钱老”的身影,下意识看向窗外。 不知不觉,已经是黄昏了。 但他还不想下班。 打开办公室抽屉的小锁,翻翻找找,摸出一个信封来。 那是他几年前,写给老大哥和挚友“聂帅”的一封信,出于慎重,当时抄录了一份,以防遗失和篡改。 其上的标题,是:设立“人造卫星及宇宙飞船研究院”的二三思考。 从意义,到方法,甚至包括演算和初步设计。 他那时写的很认真。 但事后聂大哥笑话他,说:“你这家伙,老是想得太远了,每次看到你的建议,都让我们好为难!” 国家百废待兴,工业基础薄弱,并不是所有的想法,都有能力去尝试。 许多次,聂帅都直言不讳的告诉他:我相信你的水平,甚至找人论证过了你的设计,但我们真的造不了。 他是天才的那个,上百人合力,需要耗费几年才能论证的问题,对于他来说,也不过耗费一个下午的时光。 但即便如此,却也不得不面对祖国的现实:钱从哪里来、人才从哪来、甚至一颗螺丝钉从哪来、一块半导体从哪里来。 他的想法太先进了,以至于举国配合,也处处难做。 因陋就简、土法上马、人家用计算机,他们要用算盘。 他在24岁出国前夕的时候,就设计过火箭导弹,直到50岁才为国家真正制造出来。 而他更小的时候,就以之为梦想的“星际航行”,不知道这辈子有没有机会. 其实是没有机会了,他很清楚。 有些时候,是时代在等人,有些人,则是在等待时代。 所以许多人都打趣的说他:“早生了50年”.当然,也有人认为,他最大的错误是不该回国,国外有更高的基础条件,不会限制他的惊世的天赋。 外面太空竞赛打的惊世骇俗,国内却连一颗小小的卫星,都耗费了十年。 钱学森将手中的信又读了一遍,最后摇摇头,将其收好,深深的压在了抽屉最底层。 就像是其他那些超越时代的想法一样。 “早生了50年,这倒是有趣的说法.” 钱学森已经爬上了皱纹的脸,望向窗外。 黄昏已经渐渐向黑夜过渡,却传来了不知院里谁家孩童的嬉闹声。 好生有活力。 就将星际旅行的梦想,彻底忘记吧. 不过,我可没有早生50年. 我生正逢时,因为这片土地需要我。 我归正逢时,因为这里的人需要我。 至于我的梦想会有人实现的,早晚的 —————— 四十七年后,冬。 漆黑的轨道上空,带着整流罩的特殊榫卯捕获器,不断调整着自己的速度和角度,最终达成了与“东方红”一号相对缓慢的程度。 电视画面里,也变成了分屏模式,左半边依旧是“万户指挥中心”,而右边则是一片漆黑。 许多人还不清楚是怎么回事,下一刻,黑色画面逐渐向外打开,他们才知道原来这是一个内部机位。 画面远处,有一个亮晶晶的小点,正在越来越大 “那是啥?” “卧槽!真的是‘东方红一号’!” “和书上的一模一样!” 周瑞在指挥中心内,眼睛盯着拟态指挥系统,轻声道:“开始捕获。” “捕获程序启动!” 特殊榫卯顶部的整流罩,向四片花瓣一样打开,而内部的巨大洞口中,则探出了四条机械臂。 说实话,这造型略显怪异,像是什么食人花 机械臂探出后,顶端的钳子夹住了“东方红一号”四个方向的天线发射器。 根据资料,这四根细长的天线是可以折叠的,这样才方便收回,否则就需要直径四米的空间还不好固定,难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