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765节 (第1/2页)
但还没完,四周的区域也在不断变化,最后变成了西昌基地其他建筑的轮廓。 是的,拟态指挥系统也有升级,不单单是模拟了发射塔,还包括附近建筑。 有些军迷观众,突然反应过来!这种技术是不是可以做“沙盘”? 通过一体化侦查,将战场上所有信息都反应在“拟态沙盘”上,甚至现实中正在移动的坦克、人员,也可以动态的反映在沙盘上。 这信息直观程度不直接爆表? 实际上他们猜的差不多,智能单元技术,未来是有打算应用在军方指挥系统上的。 拟态沙盘可以很方便的嵌入“智能机械战”的指挥体系里,比最早设计的依靠屏幕完成的“智能指挥舱”要高效数倍。 外界还寄希望“开明智能”只有一个ppt,殊不知这边都已经自己迭代自己了 如果将只有飞行无人机的原始版本称之为一代,将“地空一体”化版本称为第二代,有智能指挥官介入的称为第三代。 那么未来配备“拟态指挥”的大概就是第四代了。 “拟态指挥”的应用场景还有很多,这实际上是一项划时代的技术。 放在民用领域,或者叫做“拟态控制”更合适一些。 工业管理、物流调度、姿态察觉都有应用的前景,甚至可以说直接跳过了想象中的“全息投影”路线,因为拟态指挥看得见摸得着。 当然,你要是说需要“全息投影”看奶白的雪子当我没说,娱乐领域确实不是拟态指挥擅长的部分。 扎眼 “发射倒计时15分钟,启动离塔程序!” “燃料系统正常,加注进度正常。” “智能回收系统正常” 发射流程顺利而又熟练的一条条推进,那枚巨大的火箭,再次出现在众人面前。 “摆杆已开,西昌基地准备完毕,申请发射!” 周瑞沉声道:“准许,祝成功。” “收到!” 车乾这次更加果断,稍稍换了口气,就朗声道:“各部注意,倒计时10、9、81发射!” 西昌基地,第二次执行任务的“敬天一号a”,底部燃起了猛烈的火焰,然后一飞冲天,去往了无垠的星空。 —————— 观察室里,孙局长忍不住说道:“太一天工的进步速度实在是惊人.” 诚然,这边许许多多人,都是航天局“人才流动”过来的,但他依然震惊于这边的冲劲。 一旁的系统工程司司长李长平说道:“你应该说,是周总的速度快,都是同样的人才,在周总手下,效率不可同日而语,他们只需要跟在周总身后冲锋就行了”“也是,周总一直很快.” “不知道咱们啥时候能上‘拟态指挥系统’。” 孙局长笑嘻嘻道:“那就看你们的本事了,我明年就退了。” 李长平却没有放过他的意思:“那更要发挥余热,卖个脸啊!” 闲谈之中,“敬天一号a”,已经顺利完成了入轨任务,将载荷送入了近地轨道,自身的部件也一一按照计划,回收降落中。 重返大地,等待自己的第三次发射。 那么接下来,指挥权就回到万户基地这边了。 前方白色空间内,由智能单元组成的拟态结构,已经只剩下一个巨大的正方体,似乎和上次类似,但又有所不同。 周瑞看着看了一眼水墨大屏,忍不住说道: “南天门开的好慢啊” ———— 地球近地轨道。 这里已经是宇宙的范畴了,只是依旧在地球引力的影响之中。 无垠的黑暗中,一个巨大的工程造物,正在不断加速。 它的外形平整的如同广场一般,但其缓缓前进的方式,又很难不被联想为“船”。 看似慢悠悠,但它原本的速度就已经极其夸张了,只是缺乏参照物。 正是“南天门轨道机械平台”。 每个霍尔推力器只能提供一丝丝动力,但此时“船只”上有着数百个,加之在宇宙中没有阻力,加速度会逐渐积累,可谓是“以跬步至千里”的代名词。 比起国际空间站,具有“行驶”能力的南天门,在对接上更加游刃有余。 “南天门”行驶到了既定位置,通过机械智能的组网信号,很快识别并定位了新的“成员”。 拟态指挥系统里,也出现了“南天门”的形象,伴随着“咔吱”的金属挤压声,拟态南天门从边缘一点点被构建出来,看上去颇为壮观。 无数人再次惊叹于这项技术的神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