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552节 (第2/2页)
的问道:“协助什么工作?” 向导无人机上的指示灯变成了“正在处理”的黄色,过了几秒钟,周瑞的声音从里面传来: “c区有一根横梁的施工角度受限,你去指导一下,你们组的进度已经超前了,刚好等等后面。” 王德心说这小东西牛逼啊!这就是周哥开明智能的技术? 没电了,会自己飞回去替换…… 500g以下的小零件,小工具,甚至能直接让它去取…… 那在空中不断穿梭的无人机,突然让“云房”这个名字,更加贴切了。 这些无人机,就像是云中的飞鸟…… 云房……变成了一个立体化的空间,除了地面上忙碌的人员,还有天空中忙碌的飞鸟。 王德经历的一幕,在整个云房中不断上演。 有时候是进度调整,有时候是技术指导,有时候是安全叮嘱。 这些无人机,就像周瑞分身,可以更全面,更及时的指导众人工作。 而它们,也像是周瑞的眼睛,将整个“鲲鹏”的状态,时时的,整体的反应回来。 周瑞感觉分外得心应手,不再有以前那种管理上的“钝涩”感。 以前转一圈,发现三个麻烦,再转一圈,又发现新的三个麻烦。 一轮一轮,和地里的韭菜一样,永远收不完。 现在,他只需要在高空平台处,就可以依托良好的视野和无人机反馈的信息,感知到所有正在发生的问题,和即将发生的问题。 周瑞在高空平台,双手不断的变化,发出一道道指令。 这种控制,主要还是以观察为主,不像是之前“智能指挥官”演练的那样,操作繁琐,还讲究时效性。 所以周瑞非常得心应手,甚至不需要开启专注时间或者“金息”。 同时工作的才几十架……洒洒水啦!他可是曾经1vs1500的男人。 有着“知行合一”,这种以指挥为主的工作方式,一样可以为他带来大量技术收获。 而“化繁为简”,则可以让他忙中有序,对工程的脉络如观掌纹。 云房门口,闻讯来参观的林广荣等蓉飞高层,推了推眼镜,也是纷纷感慨…… “怪不得周总师之前一年都在搞什么无人机……最早我也觉得杀鸡用牛刀了……原来是这么厉害的技术么?” “这种方式,我们能应用在其他项目上么?” “很难吧,毕竟周总师的指挥工作很复杂……” “哪怕退而求其次呢?只实现一小部分功能?” 就连对“智能机械战”非常熟悉的杨如彬,也没想到可以这么用…… 有了“智能无人机”的帮助,云房的效率有了显著的提升…… 不,是有了恐怖的提升。 一周后。 随着时间的推移,“云房”之中,一个庞然大物的骨架,越来越完善。 巨大的翼展,几乎填满了云房的横跨宽度。 钢筋铁骨,鳞次栉比,充满了工业的美感。 周瑞站高处,感慨着“鲲鹏”的巨大。 光看设计图没有直观的概念,而此时…… 普通人从左边跑到右边,都得十来秒,左右两边各站一个人说话,都得靠吼。 框架上作业,都得拴着安全绳! 周瑞站在高处,趁着横跨钢桥的边缘,向下望去。 屌的亚批! 这是他经手过的,最大的工程造物了! 突然有点理解,为什么很多游戏玩家喜欢造奇观了,这种制造巨大造物的感觉,很难在其他事情上感受到。 “云房”计划进度……60% 鲲鹏总进度<47%。 第624章 全面发展 时间……已经来到了五月中旬。 自周瑞调兵遣将,拉来了无人机平台后,“云房”计划的进度,一天一个样。 不但追回了之前拖延的部分,还反向超出了一些。 厂房内,庞然大物鲲鹏的基本轮廓,已经被“钛合金机架”给支撑了起来,这是一个不管看几次,都让人感觉到心神一震的伟大造物。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