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74节 (第2/2页)
东南地区那边的一种“踏车”,或者西南这边的“筒车”,用这些水车来引流灌溉。 适合的水车模样,已经被纪元从书里找到图纸,作为附件放在后面。 后面的内容越写越详细。 田地低地方要怎么修,高的地方要怎么引水。 容易引水的地方要怎么做,没有水源的山地如今无人开荒,但等到人口增多,那边也会开出来,到时候又该怎么弄。 还有修了水渠之后,上游的田地要是截留下游怎么办。 这些问题一一给出方法,给出自己的思考。 同时还强调找合适的树来种植,那种树的根部必须牢固,可以紧抓土地,防止水土流失,还能增加土地肥力。 第一部分关于梯田沟渠建设,已经看的刘大人看得精神一振。 后面关于肥料的运用,更是让刘大人觉得可以立刻行动。 平日里的村寨产生的各种粪便,都可以沉在水塘里,一个沤肥,这不用多说,当地人也会。 但放在水塘里,甚至让水流到田地时,就让当地的土壤肥沃起来,十分省时省力。 纪元提出肥料配比,不同的土壤用不同的肥料,同样做了详细说明。 第二部分,依旧有第一部分的水准,把该说都说得很清楚。 到了最后一部分。 也是刘大人第一次听说的部分。 稻鸭鱼共生? 这部分是后世研究出来的。 在合适的时候,利用水田养鱼养鸭,既能给土地提供相应的肥料,同时鸭子的存在还可以帮忙杀虫,鱼的存在帮忙除草。 放在后世,这大概叫生物防治,也是一套人为搭建的共生系统。 而这三种东西,都可以用来吃喝,甚至还可以拿去售卖,种一次田,可以收获三种东西,对当地山农的生活条件,可以大大改善。 如何操作,如何执行,也有法可依。 具体的还可以喊来安大海一起商量,这里养什么品种的鸭子,养什么样的鱼。 再者,把当地老农请来,问问什么样的树木根系最深。 沟渠的建设,则可以请府城工司的官员帮忙设计。 等到文章的最后,阐述了这些方法对当地农业的重要性,还强调,如果有什么方法可以提出来,大家一起共同建设宁安州。 一起建设宁安州。 刘大人的眼睛紧紧盯着这几个字。 状元的文章,没有用什么华丽的辞藻,他就是朴实无华地写出自己的看法,给出自己的建议。 他才不是要卖弄学识,而是想要做事。 年过半百的刘大人有点想哭。 他太需要这份计划书了,宁安州也太需要了。 一定条件下的调蓄洪水,单这一项,就会让当地人兴奋起来。 纪元写的每一条,都是当地最需要的。 他从六月底过来之后,一直在忙这个? 当时他,邬人豪,安大海一起过来。 不少人还觉得,纪状元是他们当中用处最小的。 现在呢? 现在刘大人擦擦眼角的泪水,直接拍板。 “做!立刻做!” “我们把水渠的建造设计出来,然后召集村长们来学习。” “现在庄稼收获了,很快大家会闲下来。” “必须马上动手。” 刘大人看向纪元的眼神,简直在发光:“纪大人,就由你来牵头,本官帮你,如何?” 事情到现在,刘大人要是再不信任纪元,那就是纯粹是大傻子。 如果从刘大人坚持要留在宁安州,不去其他更好的地方来看,他确实是“大傻子”。 可坚守这么多年,让本地人口增长那样多,就不 会真的傻。 刘大人身上,更多是纯粹,是对家乡的热爱。 纪元并不推辞。 既然他提出来了,便一定会做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