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74节 (第1/2页)
纪元跟邬人豪一起回到住处,没想到大海也刚刚回来,手里还牵着小黄。 纪元出发公务之前就说,要是有人来借牛,那就给,只要不累着小黄即可。 看来外面确实很需要牲畜,否则不会借到他这。 三个人匆匆洗漱休息。 纪元翻来覆去睡不着,把之前未完成的计划拿出来,油灯拨亮,把这些天的所见所闻都写下来。 最后形成一份类似调研报告的文章。 这文章放到一边,再开始写切实可行的计划。 等到天蒙蒙亮,纪元才意识到自己竟然一晚上没睡。 推开窗户,只见外面空气清新,万里无云。 天气又晴了,远处的青山绿水,让纪元的心情格外好。 而接下来的公务也不少。 查看三十七个村寨,以及还未被编入其中的九个小寨,看看他们各处的损失。 好在今年老天爷没那么折磨人,给了大家反应的时间。 当然了,这反应时间,同样建立在去年的巨大损失中。 知道各家的情况,再开始给田地里排涝。 梯田是要水,同样也怕水,现在给翻耕带来一定的难度,人在泥地里面,脚全都陷入里面,根本拔不出来。 即便如此,该干的农活还是要干。 这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 整个宁安州的生活,围绕着村子,水源,田地展开,同样围绕大山展开。 所以,要利用好山脉。 当地是崇拜大山的,这是他们生来就有的情感,这也是给他们带来山原田的地方。 同样是崇拜耕牛的,因为耕牛可以耕种劳作变得简单。 纪元一路走过来,对山脉中间长大的百姓,有了更深的认识。 所以他的计划细致又周到,交给刘大人的时候,刘大人看看文章,再看看纪元。 “你眼下的乌青,就是写文章得的?” 刘大人以为纪元的书生瘾来了,要写一篇绝世佳作出来。 但这里不是京城,能欣赏他的大作的,也就只有自己。 纪元眼下是有乌青,可精神抖擞:“您先看看,看了再说。” 刘大人翻开纸张,只见这里的标题为《论梯田沟渠建设,与肥料结合,稻鸭鱼共生系统》。 好长的题目! 但是这题目? 似乎不是简简单单抒发自己的感情? 而是献策? 这文章除了开头结尾之外,大概分为三份。 开头写纪元调研的情况,以及请看文章的人加以指正。 接着是正文,第一部分梯田的沟渠建设,首先本地的梯田建设应该是本地第一。 甚至放在天齐国,在同时代也算很厉害的。 原因只有一个,自主性。 如果是给自己打工,多累都愿意,不用交税的宁安州,就是这种情况。 故而纪元看遍各地田地书籍,加上还有上辈子的记忆,本地的梯田应该是独一份。 但是,沟渠的建设,却还有可以进步地方。 纪元着重给出几个方案,利用山泉建造更为科学的水利设施,人为的,更大范围地导引山泉。 修建更多的水塘,雨水少的时候,就用来储水,雨水多的时候则用来调蓄山洪。 特别大的山洪或许没办法,但像今年这种,要是有许多大型水塘,肯定能调蓄山洪。 等到他们收割稻子,翻耕之后,再放水,这样就能达到灌溉的目的。 这种大型水塘,本地其实在挖,只是进度有点慢。 纪元给出的方案是,除了官府组织的大水塘之外,各村各田,还要有小水塘。 这种水塘越多越好,别看个头小,但胜在多,同样能达到调蓄山洪作用。 分派到各村,让他们寻到自己直流的上方,在合适的地方挖水塘。 遇到水低田高的,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