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542章 教育,科举制度大变革 (第1/2页)
应松铁路已经进入到了,大规模的运营当中,无数来往于两地的客商和旅客,都能够乘坐火车,实现快速往返与贸易。 可以说,这条铁路一经运营,就非常的繁忙。 大清境内其他的几条铁路线,也开始了紧张迅速的修建当中,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投入之下,这些铁路交通线预计很快就会完工。 同时,应松铁路复线修建工程,也已经提上了日程,一旦建成复线,应松铁路的运载量,将得到极大的提高。 整个大清帝国,也正在迅速的发展壮大。 转眼间,又两年的时间过去了,整个大清发展非常迅速,每个州府,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 农历新年前的最后一次朝会,洪熙特意对去年的,全国的发展情况进行了总结。 皇上,去年一年,帝国实现财政收入八千八百万两银子。比起以往几年,提升了百分之二十左右,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国内的工商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内阁总理大臣和珅,高兴的说道。 洪熙点了点头,在大清帝国大变革之前,整个大清一年的财政收入,也就五千万两银子而已,现在,大清帝国财政收入能够,增长了三千万八百万两银子,已经算是非常不错了。 更何况,随着国内的大规模工业建设,交通建设等的推进,预计今年的财政收入,还将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增长到五千七百万两银子以上,乃至于六千万两银子,都是完全有可能的。 皇上,去年一年,全国的教育建设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在帝国内阁的指导之下,已经开始推行到每一个村落,或者相邻的几个村落建立一所小学。 一个乡镇,或者相邻的几个乡镇建立一所初级中学,每个县城建立一所高级中学,每个省,建立几所大学。 这个计划,已经完成了百分之三十左右了,预计,在未来两年内,可以完成这个计划,只不过,由帝国财政来承担小学和中学的所有费用,帝国财政的压力非常的大,内阁副总理大臣,刘墉说道。 哪怕压力再大,这一制度也必须要推进下去,帝国的人口虽然很多,但是绝大部分,都是目不识丁的。 朕希望通过各级学校,教导他们读书写字,学习文化,忠君爱国,这样的话,帝国才能够真正,强大起来,洪熙一脸的期望。 一个民众目不识丁的国家,是不可能成为一个强国的,只有将民众的文化水平,提升上去之后,大清才能够强大起来。 这样的例子,在现在的文明社会非常的多,,不管是普鲁斯王国的崛起,还是东洋帝国的崛起,教育肯定都放在了首位,洪熙自然也就非常重视,教育的建设了。 这一政策,倒是让大清全国民众各个阶层,都非常的满意,高呼洪熙皇帝,完全就是一个圣君啊! 几千年来,无数的皇帝,虽然也有人重视教育,但是,却绝对没有哪一个,做到像洪熙这样的,这已经是在用行政命令,要求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