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16章 震烁东南 (第2/3页)
不要听信外面那些风言风语。” “章东。” 章东上前,等候安排任务。 “变法即将开始,东南势必天翻地覆。非常之时,当行非常手段,以前的宽仁之道,该结束了。以后坊间再有胡言乱语,将观政曲解为执政,挑拨我们父子关系的,该抓的,要抓,该杀的,要杀。” 章麻子双手抱拳,神色平静道:“臣知道。” “臣还有一事上奏明。” “何事?” 章东沉声道:“陛下,祥符县张家的人,扰乱府城衙门,嚷嚷说要来南京求广德皇帝赏赐,开封府官员不堪滋扰,求河北蓑衣卫出面协调,陛下,您看?” 刘招孙剑眉挑起,面露微愠: “这些年朕给他们的,还不够吗?前年不是才赏给张家五千两银子,八千亩良田?他们,还不满意?” 章东低声道:“这次是给张皇后的亲弟弟张兆跑官,张兆说要给新皇效命,高低让他先做个知府····” “高低做个知府?哈哈哈,口气不小,干脆让他来当国舅,接替金大久的位置。” 刘招孙哈哈大笑。 “此事不要别人知道。” “臣明白。” 刘招孙长长出了口气,脑海中浮现出张嫣倾国倾城的面容,又换成张国纪那张令人作呕的嘴脸。 太上皇觉得像是吞了只苍蝇。 他又让东方祝近前,公公小心翼翼走近一些,他把那颗夜明珠递到公公手里,在大总管耳边低声道: “安南使者说,这珠子可让男人那玩意儿再长出来,你拿去吧,或许有用。” ~~~~ 帝国年鉴记载:武定政尚宽仁,广德继以严猛。 这样说不是没有道理。 当太上皇羽化(真正意义上的成仙)的第三天,刘堪就把父皇供养于宫中的道士们全部赶出皇宫,还发布圣旨,斥责这些道士不过是取乐的优伶小丑、市井无赖,最喜造谣生事。 太上皇在他执政后期,尤其是在慈圣太后金虞姬,东太后杨青儿先后去世后,老皇帝更加崇佛尚道,变得慈眉善目,与他壮年时期的杀神形象,大相径庭。 刘堪掌权后,之所以迫不及待地驱赶道士,是因为他对父皇的执政理念,一直鄙夷反感。wap. 在他还是大齐太子时,印象里,父皇(或者父皇身旁近臣如康应乾),为了证明大齐统治合法性,总是不停折腾各种祥瑞,嘉禾、麒麟、五星连珠…… 类似记载,在一段时间里,曾经一样接一样地出现在官员奏折里,祥瑞的奏折堆满整个内阁。 在广德皇帝看来,这些怪力乱神鬼神之说未免太小儿科,父皇真是可笑····· 等到刘堪掌权的时候,帝国城乡居民识字率已达惊人的百分之三十,科学昌盛,帝国空前强大。 各种鬼神之说谶纬之术,自然没了市场。 刘堪一掌权就宣布: “凡庆云、嘉谷一切祥瑞之事,皆不许陈奏。再有乱说祥瑞者,流放波斯湾,给大齐海军为奴。” 当然,这都是几十年后的事情,这里只是顺带提起,本书以后还会详细记录。 ~~~~ 黄昏时分,刘堪再次来到文华殿,向父皇请安。 辰时请安没遇到太上皇,昏时请安不能再错过。 刘堪在门外等了半个时辰,直到吴霄出来请他进去。 “东方公公在何处?怎的没见到他?” 吴霄应道:“公公他偏头痛。” 刘堪遂不再多问,跟着吴霄进入文华殿。 刘招孙端坐于大殿之上,身披道袍,如天神一般。 “臣请问,父皇恭安否?” “朕恭安。” 太上皇招呼儿子坐下,让琥珀进茶。 父子寒暄几句,刘堪又问慈圣太后、东太后可好,太上皇一一答了。 小皇帝开门见山道: “父皇,儿臣今日来,是要说清丈亩的事情。” 刘招孙笑道:“朕已照你请求,将舰队部署长江口,前文戏做足了,接下来是正篇,你来写。” 刘堪点头道:“谢父皇信任,眼下颁布清丈亩诏令,阻力会小很多,不过儿臣决定先难后易。” 太上皇饶有兴致道:“什么是先难后易?” 刘堪放下茶杯,稚气未脱:“先从苏州府、松江府做起,苏州徐家,松江徐家,都是大户,田产十万亩以上,先收他们的税,儿臣和户部官员算过一账,单是这二徐,就能补交三十万两银子。这两处都是硬骨头。” 刘招孙起身来到地图前,琥珀将鲸油灯拨亮。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