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风雨里的罂粟花 第五章(16) (第10/22页)
有好事者,会对父亲或者爷爷问一句“何家的爷俩,取没取牛奶啊”,父亲每次都会回答“还没来得及”,这样的话赶去去牛奶的,就会帮着父亲和爷爷多拿两瓶牛奶回来;因为爷爷早就清楚实际上村里的牛奶足够多,村里的干部又疏于记录,这样的话,每半个月父亲和爷爷两个人就会有四瓶牛奶喝,四瓶的量又不至于太明显,使得邻居街坊看到了向村政府举报;再一个,就是爷爷逼着上了小学之后的父亲在每学期开学之前,提前预习每一门学科的三章内容,于是父亲在课堂上表现得出色,父亲便在每学期都是班级里铁打不动的学习委员——那时候的乡村教师都会拿到县教育局统一编写的教桉,每一章所对应的作业也都是教育局大员们早就安排好的,教室们自己却不会别出心裁留作业,于是父亲便会提前把预习过的三章的作业预先完成;所以每次临近期末的时候,父亲总有比其他孩子多余的时间,去下地帮着爷爷务农活,也有更多充裕的时间去玩。 “我的天!爷爷可真是个可怕的人……当年在野党的那位戴老板,也是这么训练的爷爷么?” “哈哈,可能类似吧,但是应该更残酷……你爷爷陪爸爸在一起的时间,总共加一起也不是很多,他确实是个很可怕的男人,但我也能感觉得出来,他其实也是个心思细腻的温柔男人。” 父亲说道。 在父亲还很没上国中的时候,爷爷就逝世了,但是爷爷教导父亲的行为模式一直影响父亲到现在,在自己负责独立采访的时候如此,在调查马家媳妇的远房亲戚这件事上也是如此:父亲在自己的笔记上写的是“计划去寻找马家媳妇的远亲”,然后被叶莹知晓后威胁父亲帮她做事;但实际上,父亲已经拜会过了那位马家媳妇的亲戚——那位跟曹女士可不是一般的亲戚,而是曹女士的妹妹。 “马家儿媳的妹妹?她居然还有个妹妹?——好像在J县H乡的派出所资料里都没有记载,您是怎么知道的?” 父亲看着我,微笑着问道:“秋岩,你看过的那个资料,是雪平自己搜集的对吧?那些东西应该都是记录在你们警务系统的网络数据库里的,是不是?” “嗯,没错。” “网络这东西确实全能,但并不是万能的,存储在数据库里的东西也可能会被抹杀、会被篡改,甚至可能会被遗漏。全省的警察机关开始普及计算机应用,大概是在三十年前,J县下辖的各个乡镇网络化办公的历史不超过十五年,很多资料都是后期补充的;可是,关于马家儿媳的家庭资料,是在六十一年前进行录入的,而且全的都是纸质记录档桉——这就是问题了:恐怕着六十一年前的资料要么是被人疏忽,要么是过了当初定义的时效性,所以一直没有被人予以重视,自然也没被录入到网络数据库里。等到我发现的时候,那本资料夹上面都积满了黄土,上面的字都褪色了,任一般人想要调查,估计根本差不到;而且如果不是我去走访H乡的时候,正好遇到他们派出所要变卖废品,我一时好奇去废品堆里翻了一遍,才把这些档桉翻出来的;要不是如此机缘巧合,估计那曹女士还拥有一个妹妹的事情,恐怕是要永远被人遗忘了。” 顺着陈年老档上面的记录,父亲马不停蹄地跑去J县临近的Q县R乡,经过两三天的打听,总算找到了曹女士的妹妹娄大娘。 “曹女士的妹妹,姓娄?” 我觉得这事情竟有些可笑。 “同母异父。曹女士刚出生的时候,往上一辈的两位老人家就闹离婚了,不久后曹女士的母亲再婚。” “原来是这么一回事……” 我想了想,对父亲问道,“那这算不算是很多人不知道这位娄大娘的存在的原因?” 父亲摇了摇头。 因为家里穷苦的缘故,曹女士从小其实很宠爱自己的这个异姓亲妹妹,娄大娘也是个挺不错的人,自然也很尊敬自己的姐姐。 但在曹女士1岁、娄大娘14岁那年,村子里干旱闹了饥荒,姐妹俩没办法,只得通过抓阄的方式,来选择哪一个被送到大户家的智力缺陷儿子做媳妇换粮食,哪一个被送到工厂里当学徒赚钱养家——当然,作为知道后来事情的我,很清楚这个抓阄的结果。 “娄大娘的老伴,应该就是那大户家儿子吧?” “嗯。说对了。那老哥哥今年65,白白胖胖的,就是说话语无伦次、耳力也不好。好在娄大娘的几个子女都很健康,并没有受到那老哥哥的遗传。” 我想了想,对父亲问道:“那这算不算是姐妹俩分开的原因。” “也不是。抓阄这种下三滥的东西,没把姐妹俩分开,反倒是让姐妹俩更亲近了。那时候曹女士刚进入工厂做学徒,总会受到一些资历较深的女职工的欺负,娄大娘那时候会经常给曹女士送饭菜,还会带着曹女士跟一个男职工一起找工厂厂长告状呢!” “哦……” 我答应道,但是深感这个事情有些反常:按照正常情况下,换做任何一对姐妹遇到这种困境,肯定是被送去给残障少爷当媳妇的那一个会怨恨另外一个,而娄大娘居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