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33  (第1/2页)
    的疑问,宝玉装模作样地叹了口气,说:“二哥哥,老爷一回家,就该叫我读书了。”    贾琏恍然大悟。    贾宝玉还是那个贾宝玉,不是在乎贾政的官职有无,而是不想读书。    对于这件事儿,贾琏觉得,不喜欢读书就不喜欢读书吧。    有人爱画画,有人爱种花,有人爱读书,为什么爱读书的人非得指责爱画画的人不务正业呢?为什么爱种花的人一定要指责爱读书的人书呆子呢?    和平相处不好么?    有人就是不喜欢读书,怎么办?    贾宝玉就是喜欢做胭脂,为什么不行?这和男人不能当护士一样,不都是毫无理由的歧视么?    多少写出传世名作的文学大家数学考个零蛋,但能说人家是笨蛋么?能说人家没成就么?    “术业有专攻”,“有教无类”啊!    干嘛一定扭着他的性子来呢?    前世多少人批判应试教育,说应试教育压抑人性,那逼着贾宝玉读八股就不压抑人性了吗?    贾家的败落,隐约有站错队的原因,贾宝玉即使读了书,若是没有超前的眼光,若是依然站错队,那贾家还是个抄家的下场。    再者,贾家被抄家的时候贾宝玉多大呢?才十六七岁。    纵观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最年轻的状元多少岁呢?唐朝的莫宣卿,十七岁。那时候贾家已经在被抄家的边缘。    明朝的杨慎,素有文名,从小就得到无数夸赞,当朝大学士见了,都要呼一声“小友”,多大参加的会试呢?二十一岁。人家爹是朝廷高官,卷子出了意外,还耽误了一届,二十四岁才考上。    贾琏真的不信,贾宝玉会比这些牛叉的人能力更强。    当然,贾琏是因为有金手指,贾宝玉可没有。    更何况,考中科举之后,家族势力再大,也仅仅是能给贾宝玉谋个好一点儿的六七品官位。    但是,官场是个讲究资历的地方,贾家并不能叫贾宝玉一下子就成为尚书、侍郎这种高官。    人家杨慎的爹是高官,中了状元后,依然得从翰林院修撰这个从六品的小官熬起,一般而言必须干够三年才行。    贾家再能耐,也不可能叫贾宝玉跳过这个步骤。    那时候,贾家已经快要被抄家了。即使贾宝玉牛叉到十七岁就中了进士,那时候他也仅仅是个六七品的小官,能干什么?    除非贾家是皇家,那许多过程当然就可以省了。可惜,贾家不是。    以贾宝玉的年龄而言,即使好好读书,即使努力上进,贾家抄家时,他其实也使不上力。那时候的他,无论当官不当官,都会被连累。    贾家的败落,完全是上一辈的原因,和贾宝玉这个年龄的人没啥关系。    他们想救也救不了。    所以,贾琏对于贾宝玉的不读书没啥意见,只是说道:“你不想读就不读吧。”    贾宝玉眼睛一亮,“我就知道二哥哥和那些俗人不同。”    对于这个评价,贾琏欣然接受。    但是,又说,“你不想读八股就不读,但是书依然要看。”在贾宝玉不赞同的神色下,贾琏继续说,“你看,你那些姐姐妹妹们都读书。你什么都不会,将来人家要是开个诗社什么的,他们就不带你玩儿了。”    不读书肯定不行的。    四书五经在此时的地位,和前世一些常识是一样的。若是想在这个时代混,多少还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