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46  (第1/2页)
    取代,朝中党派林立,形势复杂,范申位极人臣,其后势力更是盘根错节,令人眼花缭乱。    小院中燃着一小堆篝火,褚怿坐在火外,嘴里叼一块糖,借着火光细看手中名单。    李业思、百顺候立边上,知他此时全神贯注,都不敢叨扰。    信笺上共有大小官员二十三位,职位最高者,乃掌行政大权,与丞相于政事堂同议政事的参知政事上官岫;最低者,则是范申三日前刚提拔起来的一位新科状元。    褚怿眼锋凛然,自上而下把名单审查两遍,并没有看到冀州节度使梁桓生的大名。    薄唇一动,那糖被褚怿吃进嘴里,顶在腮边。    李业思看他放下名单,这方上前道:“卑职已查过梁桓生履历,此人祖籍河东汾阳,青年时投身军伍,戍守河北,因十三年前高阳关一役名声大噪,被举入京任侍卫步军司都指挥使,四年后,出任冀州节度使。    “而丞相范申乃江苏扬州人士,入京科考时,梁桓生已远在边关,待其回京前一年,又正巧被外放至湖北襄阳。综合二人履历来看,并无交集之处,不过……”    褚怿盯着那团篝火:“名单中的人,和梁桓生有交集之处。”    李业思微笑:“将军英明。”    褚怿再次把名单展开来,李业思一并看过去,伸手在纸上一指。    褚怿盯着泛黄信笺上那一行规规整整的蝇头小楷,眸底火光明烈,浮冰汹涌。    ——参知政事,上官岫。    褚家军六人万命丧金坡关后,在御前请缨前往边关和谈的使臣。    “上官岫在梁桓生于侍卫步军司任职期间就任于枢密院,二人在公务上多有往来,后梁桓生前往冀州赴任,上官岫还题诗一首赠别,梁桓生就任后,亦修书一封回谢,此后,二人一直保持着书信来往。    “去年冀州告急前,上官岫曾三次派信至冀州,收信人,皆为节度使梁桓生。而在冀州大战期间,军情最为紧急的时候,梁桓生亦前后两次命人传音回京。二人联系之密,前所未有。”    “可有查获这两封的书信?”    “没有。上官岫科举出身,素来喜欢题诗填词,对文字敏感且珍惜,所有和亲友往来的信件,都会细心保存。昨日夜间,卑职潜入他府中查探,发现从熙平三年至今的信件都一一俱全,只战时冀州发出的那两封书信,一封不见。”    其余书信都妥善保留,他们想要的却偏偏不翼而飞,是有人容不下,还是那主人自己不想、不敢?    褚怿冷然:“查上官岫。”    李业思面露迟疑之色,低声:“此事,恐怕不能再往下查了。”    褚怿敛眉,火光映照下,一双眼眸锐如箭镞。李业思心头一凛,垂落眼皮:“卑职查证时,动用过旧部,被四爷知道了。”    忠义侯府在疆场上厮杀多年,麾下旧人远比范申的这些党羽众多,李业思口中的“旧部”,指当年四爷褚晏离京前,安插在京中暗中护卫侯府的一批旧人。    这批人,有的因战功加官进爵,如今已深入朝堂,位居高位;有的因伤残退伍,看似沦落市井,实则眼观四方,耳听八面,情报如网。    有这些耳目在,褚家人想要查清金坡关一役背后究竟有没有人捣鬼,不算什么难事。    只是四爷……    褚怿神色微变。    这次回京,四爷褚晏本是和褚怿一块儿的,然因山西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