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35章 (第1/2页)
文央又问要不要留什么印信,见此物才将粮食运出。 兹事体大,他不能不谨慎。 杜宣缘却笑道:“不必印信。届时县令便知道了。” 与文央商量完送粮的事情,杜宣缘便火速去见过那些登门拜访的人。 闲聊一段后,杜宣缘便筛选出一些合作对象。 她又花了半天工夫,用“丰收技巧”这张空头支票钓了一群人到时候帮忙护送粮食,并做出言辞恳切、此事十万火急的表象。 随后杜宣缘继续赶路。 不知道要去镇压平叛的文央见她走得这样急,还有些奇怪。 直到过了几天传来朝廷的消息,文央才愕然不已。 他惊慌失措,连声道:“这么大的事情,那小子怎一点风声都不透露!” 文夫人劝慰道:“都督定有所把握。” 文央这会儿听不进什么好话,只如热锅蚂蚁般来回踱步,口中念念有词:“她要的这笔粮定是军需,北地又起战乱,届时必要小心,不可耽误大事……” 消息一经传出,原先答应杜宣缘协助护送的人里也有不少打起了退堂鼓。 他们虽在穷乡僻壤,但好在位置偏僻、地形复杂,那些争斗轻易波及不到他们,可要是派人过去那就不一样了。 要是将乱党引了过来,可真是哭都没地方哭去。 也是因着这个心理,不少人找上文央,不愿再帮忙送粮,客气的还寻个借口推辞,不客气的直接说这是送死的举动,更劝文央也不要送这批粮。 主要是怕文央派人出去引起乱党注意,反连累了他们。 气得文央径直将这些无信无义的小人撵出县衙。 这时的杜宣缘在回到正路后“碰巧”遇上追赶而来保护她的轻骑。 几十号人跟随着杜宣缘往北走。 他们将对叛军有呼应的地方军告知杜宣缘,目前明确表示反对叛军的军队寥寥无几,充其量有几支地方军发言劝和,只说觉得定北军此举有失偏颇。 一路上那些从皇城跟过来的骑兵们都在咒骂北地的不忠不义之徒。 杜宣缘始终默然不语。 他们骂着骂着,互相对视一眼,心里也泛起了嘀咕。 这位定北都督也是在定北军待了小半年,倚仗着定北军功成身就,若非此次回皇城述职,保不齐她也会是其中的一员。 这些人便开始旁敲侧击。 他们打着了解北地情况的名头,向杜宣缘询问起她在定北军的遭遇,想以此推断杜宣缘对这件事究竟是什么态度。 杜宣缘只轻飘飘地回着,将他们试探的话尽数略过,令这些人犹是抓耳挠腮。 连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