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96章 (第1/2页)
常峪县令领着王刺史往县衙后边待客的厢房去。 他们叙了一路的旧。 将王刺史安置妥当后,常峪县令看向壮汉:“小兄弟一路辛苦,可要去偏房休息休息?” 壮汉板着脸推拒,接着就站在王刺史房门外守着。 常峪县令不再多言,只是转身后又叹了口气——短短月余,王刺史已然两鬓斑白、老态龙钟,与今年花朝节宴请姜州各地官员时意气风发的模样判若两人。 他心中怅惘,对这位长者也颇为怜悯。 ——吴王要给他的好侄子表现出自己无心权势的模样,就需要一副白手套。 这些年姜州乃至吴地的大小事务都是王刺史替他做的,人情往来、官员升擢也与王刺史息息相关。 吴王自觉王刺史是他训狗的工具。 可是狗群认棍子还是认人那可是关键。 何况牲畜尚且知道趋利避害,吴王能这样干脆丢弃为他做了十几年脏活的王刺史,其他人又焉能不自危? 是夜,吴王府派谴出去的信鸽,追上预备劫杀信使的刺客。 他们受吴王吩咐,本打算等信使离开江南地界再动手,故而一路尾随。 结果现在突然收到召他们回去的传讯。 又不要他们对信使下手了。 这些刺客虽有疑惑,但听命行事,便准备离开。 孰料他们刚刚从藏身的地方出来,数支利箭便从四面八方围追堵截而来。 眨眼间,这些刺客尽数倒地。 马背上的信使猛然勒住缰绳,马匹前蹄高高抬起,止住狂奔的动作。 他皱眉盯着前方横亘在路上的粗壮树干。 茂密的树冠足有一人高,将后边的路挡得结结实实。 无风也无雨,常年在各地间往返的信使哪里不知道这里边的玄机。 他借着月光环视左右,不曾瞧见异常的动静,便从怀中掏出一个荷包朗声道:“此乃朝廷八百里加急的信件。诸位英雄好汉若求财,小子身无长物,只有一点微薄的积蓄,请各位笑纳后放小子赶赴皇城。” 一般说明是朝廷加急的信件,劫道之人都会见好就收。 毕竟若是真的耽误了大事,惊得朝廷派兵剿匪,这些做劫道营生的杂鱼们也没好果子吃。 只是他这话说完,依旧没什么动静。 信使眉头愈发紧蹙——这种时候绝不能下马,可这样拖延下去,这封事关吴地安宁的急信如何能送到? 他又艰难地等待几息,终于咬咬牙翻身下马,牵着缰绳去搬挪路中间的树干。 然而他刚松开缰绳伸手去抱住树干,纷杂的马蹄上便骤然响起。 尖锐的呼声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