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七章姐......姐姐? (第1/2页)
邵纪洲的话终于是让榆暮意识到不对劲。 非常的,不对劲。 人是很容易被牵着走的,尤其在异国他乡。有人以关心之名,替你省掉路途无聊的通勤,为你稳妥生活,免去许多琐碎。 起初讶异之余会觉着有点受用,甚至于真当对方是有什么血亲关系的哥哥了。 后来到习惯,渐渐麻木。 等到再想抽身的时候,那就真的有点晚了。 榆暮在这时发觉自己又成了那种乖巧的寄居者。 邵纪洲说得好听是照顾。 可榆暮心里明白,世上哪有无缘无故的关照。 又不是她爸妈。 勉强算陌生的异性,他的好意,会是白给的吗? 哪怕只一句顺路、一顿晚餐,背后都有它的指向。 再温润的外壳底下,终究要落到肉体与性。 她早在北京的时候就懂得。 在程执身上得到的教训已经够够的了,榆暮再不想重蹈覆辙。 那时在京城的盛筵早已散尽,哪怕余音未了。 红尘消弭,她心底其实再无人声鼎沸。 榆暮宁愿落得个路远马亡的结局。 起码到那时,她知道脚下的路是谁走的。 * 榆暮开始躲邵纪洲。 手机先关机,早上起早半个点错过侯着的轿车,去挤地铁,背着帆布包站在地铁车厢里,身边全是拎着咖啡和电脑包的年轻人,到116街口下车,阴雨天的冷风吹得人眼底直泛酸。 榆暮心底反倒踏实。 下课后照旧拖延,常常在图书馆坐到深更,或者找一家凭学生证续费半价的咖啡馆,捧着书本耗时间。 时间就这么熬过去。 再回到上东区的宅子。 满屋寂静。 榆暮以为这样多少会引起点什么。 可接连好些天,邵纪洲都没有任何表示。 对方似乎并不在意。 看来,是真没把她的回避放在心上。 榆暮心头更乱。 * 商学院在这周五要举办一场特邀讲座。 主讲人是在全球享有盛誉的位经济学教授,名字榆暮熟知。她早在初到美国念高中时就曾读过对方的着作。 那时的她泡在借阅室里,学术句子读得艰难,一行行磕过去,竟是生生从头啃到尾。 到最后,翻来覆去读了不下数十遍。 书本的晦涩英文令榆暮头疼,但收获颇多,坚定了榆暮要申请这位经济学教授所在大学的目标。 然而,彼时志在必得,结果却失之交臂。 好在她最后还是进了所不错的藤校,到底心底颇有遗憾,如同孩童时咿呀学语长乳齿一般,那时的一动,现在的一想起,就磨得不自在。 如今,这位教授在沃顿商学院任职,此次受邀来开讲座,主题是关于全球金融波动与新兴市场。 讲座当天人满为患,就连过道也被坐得是满满当当。 那天榆暮一边记笔记,一边生出难得的,犹如年少时的旧感受。 ——敬畏,向往,甚至还有点久违的躁动。 多少年都不曾有了。 散场时,人群嘈杂,走道里全是交谈声、交换名片的喧哗。榆暮收拾好笔记本,本想径直离开,听见身后有人叫她的名字。 榆暮回头看,是在台上那位教授身旁年轻的研究助理。那人微笑着,语气平和:“请问,您是榆暮小姐?” 榆暮回答说是。 “教授想见你。” * 多年以后再回想这天,榆暮能记住的除了初次面见的局促,还有她飞快的,不知道在说些什么的语速。 那位教授在简单确认过身份后,竟直直向榆暮抛出橄榄枝,问她毕业后有没有攻读硕博研究生的打算。 当下的榆暮愣在原地。 她没想到会被这样问。 本来就只是来听讲座,哪里想过要和这位素来敬仰的人面对面谈什么未来。 但如果教授问,她的答案其实是清楚的。 “有。”榆暮轻声说。 “很好。若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