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01章  (第1/2页)
    或许是,大权在握的感觉,实在是太棒了。    反倒是赵小宝或许更多的被关注一些,别人不清楚,刘太后却是知道,当初赵恒压着不让人知道的事。    有不少都是赵小宝弄的,不过她每每想起赵恒,对赵小宝就没有特别的严厉。    其实稍微她注意一些就会发现,其实她两个的目标其实是相似的。    赵小宝在庄子上,教女子读书,收养被抛弃的弃婴那都是女娃。    一眨眼就来到了天圣二年,赵小宝带着赵祯一起,在大内的地里干活。    “对对,就是这么弄。”赵小宝坐在椅子上,上头还有挡住阳光的伞。    “这工具真好用。”赵祯抹了一把的汗,笑盈盈的说道。    “是吧,我就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赵小宝欢喜的说道。    这是二人闲着的时候,激励底下的工匠,让他们改进农具。    赵小宝就提出大致的方向,至于怎么达成,就要看那些个工匠们的本事了。    “确实不错,之前的工具还有些笨重,这个就轻便多了,连我这样不擅耕地的,都能轻松完成。”赵祯很是满意,不愧是他妹妹,就是聪明。    “所以工匠还是很重要的,兄长,我想开办一所,专门教工匠的书院。”赵小宝适当的提出来说道。    “专门教工匠?”赵祯疑惑的问道。    “没错,工匠们识字的不多,所以很多东西他们没有那么的全免。”赵小宝理直气壮的说道,“但若是教导他们识字看书,那效果自然就不同了。”    “你这么说,也有点道理。”赵祯被说服了,确实,基本上所想的,都是他和妹妹讨论出来的。    当然也有赵小宝,平日里跟种地的农户交流,加上她本人喜欢种地,才能提出那些的要求。    但转念一想,确实也是他们经常读书,才有不一样的想法。    若是工匠们也可以读书识字的话,那是不是会发明出更多好的方便百姓生活的东西?    对于办这么一个书院,汴京城里肯定是不行的,毕竟城里地方狭小。    皇宫就要住不开了,更别提办什么书院了。    好在属于赵祯的庄子不少,两人头碰着头在那看舆图,规划书院可以设立的位置。    “可惜,要是可以将城内的百姓,挪到外头去,我们住的地方就能大一点了。”赵小宝指着舆图说道。    “是啊,住的地方好小。”赵祯也觉得,去过温泉山庄以后,回来看大内是怎么看都不顺眼。    这么憋屈的皇宫,谁爱住谁住去!    同理,周边的王府,也是不太开心。    人口少的还好点,但凡生的多点的家庭,住房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