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34节 (第1/2页)
第342章 大明的方向 科举过后,朝堂总体呈现出平稳的状态,些许坏消息已经影响不到大臣们的心情。 京师的日渐繁荣,还有朝廷的土地征税三策在北方的顺利施行让官员们渐渐相信大明中兴在即。 崇祯也被这表面的繁荣情况所欺骗,给人的感觉形势不是整体向好,而是形势一片大好。 趁着身体好转,崇祯召集几个主要大臣商议朝廷以后的走向,当然崇祯是迫不及待想要对闯贼用兵。 今天内阁首辅黄景昉,次辅李适,还有六部的尚书参加这个小型朝会。 崇祯率先说道, “诸位卿家,朕今日召集大家而来,是想要和大家商议一下朝廷接下来的方向,诸位爱卿可以畅所欲言。” 几个重臣讪讪一笑,表示您和李大人商量就是,我们能有什么建议。 见现场冷场,李适当即站出来说道, “陛下天命之人,中兴之主,今年开春以来北方一片风调雨顺。只待秋收过后,钱粮丰足,在慢慢对建奴流寇用兵即可。” “几年之内消除边患流寇,大明中兴在望。” 崇祯满意的点点头,但还是说道, “这中原地区的闯贼嚣张跋扈,是不是可以尽快对其用兵。” 几个重臣顿时大急,现在朝廷情况好不容易有点好转,但是现在最需要的就是休养生息,万万不能急功近利。 李适顿感不对劲,自己每日进宫面见崇祯,他却从未和自己提及想要对闯贼用兵的想法,这有点脱离自己的控制的感觉。 李适当即试探性的说道, “陛下想要对闯贼用兵,臣很是赞同,只是目前北方草原正在和建奴对峙,实在没有多余的兵力南下啊。” 崇祯却是直接说道, “京营可以抽调些许兵马南下,和范景文的军队汇合,在诏令陕西的孙传庭出关两军在中原汇合共击闯贼。” 兵部尚书张国维当即站出来说道, “陛下万万不可,京师的士兵正在面临换装。黄河沿岸督师范大人的军队防守有余,进攻不足。陕西的孙传庭才招募的新兵,战力有限啊。” “目前需要的是休养生息,整顿军备,万万不能急功近利。” 崇祯顿时脸色阴沉了起来,李适察言观色,当即说道, “张大人的话老成持重,但是陛下的话也是很有道理的,放任闯贼不管,朝廷的脸面往哪里放。” 崇祯这才转阴为晴,微笑着向李适问道, “李卿,户部能支持对闯贼用兵吗?” 李适赶紧说道, “本来户部钱粮皆有安排,但是陛下有需要,臣肯定能筹集起此次出征的钱粮。” 崇祯这才满意的点点头, “要是大臣皆如李卿这般,大明早已中兴。” 面对崇祯的夸奖,李适早已经没有感觉。只是这几个月朝局全在自己的掌控下,这突然有了变故,李适感觉很不适应啊。 总感觉不对劲! 只见崇祯又说道, “北方归附的蒙古部落现在正在和建奴交战,具体情况如何?” 兵部尚书张国维站出来说道, “建奴已经击溃了土默特部的北方援军,现在双方正在丰州对峙,朝廷对土默特部进行了武器援助,也派出了一万京营的士兵出关救援。” 崇祯思考片刻又说道, “朕闻建奴有士兵五万,京营才派出一万人,兵力是不是不足,是不是应该增派更多的援兵。” 几个重臣顿时震惊,尼玛这原来的崇祯又回来了。 李适也回过味来,咱这皇帝刚愎自用,性情急躁的老毛病又来了,不过还好,只要一切在控制中就很好。 张国维当即说道, “土默特部有骑兵八万,目前兵力上我方占优势。” 崇祯点点头, “那兵部全力关注此事,确保此战的胜利,万万不能让建奴得逞。” 下来后,张国维追上李适的脚步,急切的说道, “李大人你可得想想办法,万万不能让陛下胡乱指挥,这朝廷好不容易好转,万万不能急功近利。” 李适若有所思的点点,分析着崇祯皇帝的一言一行。 崇祯皇帝想要对闯贼用兵,这是人之常情,但是他肯定知道目前朝廷的情况,这种情况还要对闯贼用兵。 一是闯贼树大招风,天怒人怨,崇祯早就不满。第二便是崇祯估计只是想对天下人一个交代,并对闯贼形成一点的压力,不是想要一战歼灭闯贼。 这关注北方的战事,还想对草原增兵,是想要确保土默特部的安全。这土默特部才向大明称臣,要是被建奴给灭掉。 朝廷的脸往哪里放,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