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01节 (第2/2页)
希望吗? 真是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看成绩二百五。 这来了朝鲜也一个月了,一看收益两万五千两。按照这进度,至少还需要二十个月才能完成局里的任务。 看来必须要想点其他的办法了。 第293章 兴修铁路 大明的京师,今天是正月十八,预示着一路要发。 京师城外的雪都还没有化,但是一些工程都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工了。 就比如这由户部和顺天府发起,建工集团承包的京津铁路就在今天开工。 京师的百姓早有听闻,铁路?这究竟是个什么玩意?只是有传闻是用铁做的路。 百姓大感震惊,这朝廷是钱多得没有地方花了吗?铁做的路,这得有多奢侈,想想都恐怖如斯。 要知道这古代甚至有的时候缺铜,铸铁钱来抵御钱荒,就知道这铁的重要性。 知道今天是京津铁路正式开工的日子,不仅是百姓,还有很多达官显贵都不由好奇前来围观,看看这李太傅究竟在搞什么幺蛾子。 京津铁路顾名思义就是北京南城到天津的一条铁路,随着李太傅亲临现场,一声令下,数百个早已经训练有素的工人就开始动了起来。 众人看到,工人们先将撒白线范围内的地面整平压实,再整平压实反复几次。还好京师地貌冻土不太厚,不然难以施工。 然后就见有人抬出一根根条形的铁轨,随后工人们将这些铁轨按照一定的间隔放置在整平实的地面上,并使用工具将其固定。 两根铁轨的接头处采用勾拉技术连接,并在两旁深深打进石柱在土里以防跑位。。。 在一旁观看的人群中,不时传来议论声,这就是铁路? 和想象中简直天差地别,还以为整个地方都铺满了铁才叫铁路,就这在地上摆两根铁轨,这就叫铁路? 完全看不懂怎么使用,难道人踩在那个铁轨上?这也太窄了吧。 不过大家都耐心的看着,一是这毕竟是李太傅牵头搞的,大家对李太傅还是很信服的。二是这东西真的新奇,就没有见过这玩意,简直三观尽碎。 我们的李太傅现在正和顺天府尹粱以章,户部左侍郎熊汝霖,大明银行局长唐永安在不远处围观。 当然,虽然李太傅名震山西山东北直隶地区,但是想要李太傅狗命的,那也是过江之鲫,不管走到哪里那层层的护卫肯定不能少。 百姓不由感到惋惜,想和李太傅来点亲密接触都没有机会。 只见唐永安说道, “太傅大人真乃神人也,这铁路一出,京津地区的货物转运效率至少提升数十倍。卑职对太傅大人的敬仰之情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粱以章也不落下, “下官当时看到这规划图,更是惊为天人,这究竟是哪位绝世英才才能想出如此鬼斧神工的设计。后来一听原来是太傅大人,下官当即便释怀。” “太傅大人文武双全,出类拔萃,卓尔不凡。就像那天空的皓月,随便洒下一缕光亮就能照耀我等前进的方向。” 李适满意的点点头,这粱以章肯定这段时间有兢兢业业的打理顺天府事宜,这以后必须得重用。 然后瞟了唐永安一眼,居然拍得如此漫不经心,还没有任何创意,这是要好好敲打一番。 熊汝霖这时也反应过来,自己好像也是李太傅的心腹,随即说道, “下官也对李大人佩服之至。” 李适摇摇头,熊汝霖这水平,户部侍郎算到头了。 李适这才开口说道, “这铁路一出可以加大京津货物运输的效率,甚至还可以实现载人。以往京津一个来回至少要六天,有了这个铁路,一天便可以有个来回。” 熊汝霖顿时倒吸一口凉气,不可思议的问道, “李大人,真有这么快,马匹拉重物也能跑这么快,还能跑这么长时间。” 原来李适这铁路不是跑火车的,是跑马车的。 只见李适说道, “这铁轨减少了摩擦,肯定载得重跑得快,至于说马匹受不了长时间奔跑,完全可以半路上换马匹嘛。” 熊汝霖只得弱弱得问道, “李大人这摩擦是什么意思。” 李适直接无语,一点眼色都没有,本太傅哪里知道摩擦的意思,反正就是摩擦的意思。 你看粱以章和唐永安都知道这种问题需要闭嘴,就你能耐?要不是本太傅一身正气,你能当上户部左侍郎? “熊大人不要在意这些细节,你只需要知道这是一个大大的进步。以后这铁路可是我们户部的产业,要派人时刻维护,还要按照标准收费。” “这铁路可不是只投入不回报的产业,你现在身为本官的左膀右臂就要负起责任来,这铁路究竟该怎么计费你也要拿个章程出来。” “还有本官当初让你搞的税吏弄得怎么样啦,本官估计马上就要派上用场。” 说到这个税吏,熊汝霖顿时尴尬不已,这税吏说了这么久都还在理论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