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31节 (第2/2页)
乱频发,还是莫要往北方做生意为妙。” 最后走得只剩三家了,沈重远,沈重明,还有沈重远的一个发小刘大舟,刘大舟有五条百石商船。 沈重远还是一脸坚毅,内心的发财梦想也不动摇。 “哈哈,还好,还是有人支持,那就活该我们三人发大财。” 沈重明摇摇头, “我是生丝砸在自家手里了,必须要尽快出货。” 刘大舟却是一脸淡然, “想要发财,怎么可能不冒险,重远哥,我听你的。” 沈重远哈哈大笑, “感谢你们二位的支持,我的计划是现今我们八条百石商船,再去借两艘,筹够十艘。装五百石的大米,一百五十担生丝,即刻出发。” 沈重明说道, “远弟,需要这么急吗?还有朝廷虽然说不查夹带,可是我们是不是夹带的太多。” 沈重远急忙说道, “兄长,不得不急啊,我听说苏州的大商人正在组织一个大船队,载重数万石。到时候要是把生丝的价格打下来,就没有我们啥事了。” “关于夹带问题,朝廷也没有明说,我们先夹带一半。到时若是有问题,多花点钱打点,反正利润如此之高。” 沈重明也开始着急了起来, “好,一切听远弟的安排。” 只见沈重远又说道, “这次成本我们三家平摊,利润也是共享,要是出现风险也需要均摊。要是没有意见我们快去准备吧,尽量早日出海。” 几人也不磨蹭,短短三天时间便打包装好。五百石米花了七百两,一百五十担生丝沈重明出了一百担,又外购了五十担。 十艘船,一百多人,总成本大概一万两的样子,从黄浦江入海沿着海岸一路向北。 沿着海岸线,基本没有遇到什么风暴,由于船小吃水量浅也没有撞到礁石,三人顿时大喜过望。 顺风顺水走了十多天,船队便在山东的靖海卫附近停靠补给。 一路上沈重远等人尽量不和岸上交流,万一被当地官府给扣了那就得不偿失。 沈重远单人上岸贿赂了靖海卫的卫所官兵,卫所官兵给沈重远指了道路,并告诉了沈重远最想知道的京师消息。 回到船上后,沈重远赶忙把两人拉过来,一脸喜悦, “哈哈,打探清楚了,我们到了山东。只要继续海岸线走一天,然后往西北方向,只需要几天便可达到天津港。” “而且,我问了京师的生丝价格果然暴涨,不过具体价格他们不知道。” 沈重明本来紧张的脸色顿时松了一口气,这船上的一百五十担生丝成本都是七千五百两,要是出问题了,自家三人估计就得跳海。 于是船队又沿着海岸线走了一天,然后在长岛附近不再沿着海岸线走,准备穿过渤海直接到天津港。 行使进入渤海第二天便遇上了较大的风暴,还好沈重远等人运气好,只损失了一条船。 看着不远处的陆地,沈重远等人流泪满面又是激动万分,终于要到传说中的天津港了。 此时的天津大沽口,正好有高台眺望,一眼便看到了船队,即刻通知了天津卫。 天津卫早就得到了朝廷的旨意,疏通了海河,时刻关注海上来的船只。 于是沈重远等人得到了天津卫热烈的欢迎,并将船只停靠在了天津卫的码头。 天津卫一边招待沈重远等人,一边向朝廷通告消息,毕竟这可是李适大人重点关注的事情。 沈重远的船一停靠在天津卫就有商人上门询问,最近京师织造业火爆,但是南方独有的生丝原材料枯竭,出现一丝难求的状况,价格节节攀升。 早就有商人堵在天津,就等着碰运气看海上的商船来,然后买生丝。 见沈重远等人的生丝数量不少,而且质量也不错,当即开出两百二十两一担的价格。 沈重远等人直接惊呆了,居然比两百两的价格还好,当即就同意了这交易。 当然沈重远等人要是沿着天津段的运河进入通州价格估计卖得更好,但是这价格对于他们来说很满足了。 天津卫也没有刁难沈重远等人,也没有检查沈重远等人的货物,只剩以二两的价格把沈重远等人的大米给买了。 沈重远一算账,除开沉掉的一艘船,把剩下的卖掉。粮食卖了八百两,生丝卖了两万九千七百两,合计三万两多一点,除掉成本净赚两万两。 沈重远等人直接麻了,居然这么挣钱,每人也能分个六千多两,跑一趟当以前干二十年。 三人一合计马上修缮加固一下船只,回去加大马力继续干。 几人归心似箭,不过却被告知京师的兵部左侍郎李适大人召见。 无奈之下,只得沈重远一人进京,沈重明和刘大舟看守船只,顺便看看有没有什么货物返程携带。 沈重远坐着天津卫的军船走运河进京,路上看到岸边有大量的工人在干活,不由问道, “军爷,这是朝廷征发的徭役吗,我看有数万人在这一路上干活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