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穿成继母后,我改造全家种田忙 第210节 (第2/3页)
堂屋门口传来“噗”的一声笑,刘季不但不觉得羞耻,嘴角弯弯,反而笑了起来,沉浸在这份独属于他的关注里。 饭菜端上桌,四菜一汤,有荤有素,摆盘精美。 母子五人眼前一亮,期待的伸出筷子。 而后,拿起的筷子又放下。 秦瑶皱起眉头,“不好吃。” 刘季:白干! 第309章 刘季你发癫 七月下旬,中元节过后,毒辣的日头稍微收敛了些,走在田边,偶尔能感觉到一股舒适清风,一如那田野里沉甸甸、金黄的稻穗,让人心生欢喜。 这一年,村里细耕的都是精心筛选出来的良种,中间还撒了几次肥,时刻关注着虫害,精心呵护到成熟,终于迎来丰收的季节。 厂里的车队已经送完第一批货顺利返回,随着秦瑶一声“可以了”,全村开始了热热闹闹的秋收。 这次是真热闹,因为大部分劳动力都集中在文具厂的原故,刘家村村民们为了不耽误秋收,在秦瑶的提议下,请来那些留下的流民帮忙。 工钱便宜的同时,也让这些流民多了个挣钱的机会。 外来人口突然增加,人流量是往年的一倍多。 村里一眼看去,厂里的工人、修路的黄雀镇村民、地里收稻的流民短工、路上行驶的牛车马车,来来往往,仿佛小镇赶集一样。 这样的喧闹,一直持续了大半个月,直到秋收进入尾声,请来的短工们散去,这才重回往日宁静。 这期间,县令大人下巡各镇各村,查看今年秋收情况。 不知有意还是无意,来到了刘家村,看见田间、路上那些外来的流民得到养活自己的机会,十分惊喜。 先前他还在为这些不肯返乡的流民安置问题发愁,现在到刘家村一看,这不就是现成的办法吗? 于是,返回衙门第一件事,就是下发公文,鼓励各镇大地主们多聘流民为短工,照顾一下这些外乡来的可怜人。 不但如此,还着重夸了刘家村,鼓励大家要向刘家村人学习,格局放开,修路铺桥建房子,这些都是需要人手的事情,操办起来,既能以低成本建设族地,也能给这些流民提供一个活命的机会。 这事要是真的办起来,不但缓解了两地百姓的关系,解决了流民生活困难的问题,县令自己政绩上也能添上漂亮的一笔,简直是双赢。 不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让其他村镇学习刘家村找流民当短工可以,但修桥铺路建房子什么的就算了吧,他们可没有刘家村的文具厂,大家伙自己温饱都成问题。 春季欠收,现在大家身上都背着粮食债呢,万幸秋收还算不错,还了债,交了粮税,余粮还能撑到来年。 和别村的凄凄惨惨不同,刘家村今年可以算得上是大丰收。 虽然精作的田达不到秦瑶家去年的一亩五百斤,但平均都能达到四百二十斤上下,相比往年,足足多出来二三成的粮食。 就连背地里总说秦瑶一家坏话的刘发才,在看见自家的收成时,也诚心实意的冲秦瑶那感激一笑。 把脸用布巾捂得严严实实地刘季嘁了他一声,扭头,对坐在牛车上的秦瑶小小声说:“娘子你可别信他,这种人最虚伪了,转头该咒你还咒你。” 秦瑶无语的看他一眼,拍拍身旁空位,刘季立马笑着坐上车辕,赶着牛,载着自家收来的粮食往家去。 事实证明,他把阿旺捡回来是最明智的决定! 割稻打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