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穿成继母后,我改造全家种田忙 第170节 (第2/2页)
,一块儿玩呀。 刘季不服,凭什么他只能跟小孩玩?他偏不! 一屁股坐到秦瑶对面,盯着她手里的小木箱子,他倒要看看,这里面到底有多少银子。 秦瑶见他居然长了反骨,起身就把藏在床底下的大刀抽了出来。 入城时为了避免麻烦,她只将弹弓和弓箭带在明面上,刀一直藏着,已经好几天没拿出来擦一擦,都落灰儿了。 秦瑶拿开刀鞘,“呼”的往刀面上吹了吹,烛光反射之下,寒光闪烁。 再一抬眼,某人已经滚到地铺上同儿女玩起花灯。 秦瑶嗤笑一声,仔细将刀刃擦拭一遍,又把玩片刻,这才收起藏入床底。 起身来到桌前,打开了木箱子。 里面除了契约和保证单,还有四张面额为五百两银子的钱庄票号。 钱庄名为汇丰,在长江以北六大省府中有分号几十家,凡县皆有分号,持票号者,可在本地县城分号随时取走票号上的银钱。 所以这汇丰钱庄,也相当于现代的区域大银行。 不过和后世不同,盛国钱庄存钱不给利息,反而每年要交纳一定比例的保险费。 数额越大,保费越高。 原因是运输不便,流通成本高。 但因为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各大商行做生意基本都用票号。 有些为了方便,直接到钱庄当面你增我减,大大降低了运输银子的麻烦和风险。 秦瑶倒是无所谓现银还是银票,只要商人和百姓们认可它们的价值就行。 四张轻飘飘的银票,拿在手中却有沉甸甸的错觉。 秦瑶看了几遍,这才放下。 今日一顿饭花了十二两,她也肉疼得很。 但这是她的态度,她吃得起蒋文的席面,也请得起他吃,二人是对等的合作关系,她并非他下属。 减去这十二两,原本的存款就只剩下五十七两。 悍匪那得的七两以及龙舟赛上得的七两,已经花去一半,还余七两。 这六十四两银子,外加家中一万斤的麦子,便是她现在所有存款。 低头再看箱子里的两千两银票,这还并未真正属于她。 秦瑶深吸一口气,缓解一下激动的心情,把银钱契约这些都收好,把一直在偷看的刘季抓过来。 “我念你写。” 她要写封信寄回刘家村,让刘木匠做好迎接工厂全面大升级的准备,同时履行承诺,停止出售相关产品。 收信人是刘琪,厂里就这小子一人能多识得几个字,写给刘木匠也是抓瞎。 秦瑶一边念信让刘季写,一边思索接下来要安排哪些流程。 木料是最要紧的,得尽快送到刘家村去,才能保证后续生产。 双方约定首批三千只木箱应于七月下旬交出,余下六千只依次分批在十月之前,也就是九月完成交付。 秦瑶还要在府城待到五月底才能返回村中主持大局,等于说六月份才能全面投入生产。 时间上来说,非常紧张。 她现在要做的,便是让刘木匠扩大工厂、应招人手进行上岗培训。 而她自己,留在府城的这段时间,要将所需生产原料全部买下送至刘家村。 秦瑶觉得现在自己身在府城是很妙的一件事,府城商行众多,再找蒋文牵个线,生产原料的问题解决起来比在开阳县要轻松得多。 从前那点木料,村中尚可解决,再多一些,在金石镇内也可以保证。 但现在产量增大,开阳县木材商那些小散户根本供应不上。 只有府城这边的大木材商行才能解决。 原料有她安排,村中有刘木匠主持,再叫上刘琪、顺子、刘柏三兄弟帮衬,应该能在她回村之前把要准备的都准备起来。 等到她六月回家,便可全面投入生产。 “对了,还得再给村长写封信。”秦瑶示意刘季笔不要停,继续写。 这文具厂大办起来,关乎全村,怎么能少得了村长和刘氏族人们的支持? 所以秦瑶开头第一句便是:叔,您还记得我们当初一起许下脱贫致富奔小康地美好愿景吗? 刘季一张脸都皱了起来,这个开头他很难评。 但恶妇挣钱就是他刘季挣钱,有钱的是老大,让写啥咱就写啥吧。 两封信写好,刘季把信纸摊在桌上晾干墨迹,“呃”的打了个嗝。 秦瑶在信中为村长和刘家村村民们画的饼它又大又香,给他都看饱了。 刘季冲秦瑶竖起了、大拇指,早已经忘记了先前十二两一顿饭的肉疼,由衷赞道:“娘子你这手段,实在是高!” “少拍马屁,明日就要入场了,今天早点休息,好好考,认真考,争取早日能为这个家做出贡献,自然少不了你的好处。” 一个大棒再加一个甜枣,这谁受得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