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71节 (第2/3页)
姑奶奶。 因为当初太后陷于前朝后宫的质疑声当中,是大长公主替太后说了话,替他这个侄孙正名。 而且后来,大长公主跟大长公主驸马便回了金陵去,说是替祖宗守墓,全了对先祖的孝心。 嘉平帝跟太后都很尊重大长公主,大长公主死后,嘉平帝还亲自拟了谥号,并且亲临致意。 可问题是,大长公主已经死了啊。 徐二老爷看了徐老太太一眼,若有所悟。 徐老太太已经笑起来了,她沉吟了一瞬便神情复杂的道:“是啊,母亲她已经死了,可是既然是事关国公爷的,也只能委屈借你祖母的名号用一用了。” 徐二老爷还是不大明白,但是徐老太太已经懒得再跟他解释,只是轻描淡写的道:“你去吧,家里外头的事儿就靠你了,武宁伯府你今天再去一趟,让你妹妹和妹夫好好思量思量,若是家里出了什么事儿,他们的日子是不是还能过的那般如意。” 徐二老爷转身出去,世子夫人便紧张的凑上来看着徐老太太:“母亲……” “你去准备准备,我要写陈情奏折。”徐老太太扬手打断世子夫人的追问:“别问那么多了,如今什么招数都要试一试。” 第746章 成功 太后宫里,翁姑瞧着跪在地上请安的朱元,面上经不住带了一丝笑意,一面替太后捏肩,一面亲声道:“才老娘娘还念叨着,抱怨县主这么许久了也不曾进宫来请安,怕是把她老人家给忘了,这不后脚县主便来了么。” 太后嗔怪的看了她一眼,挑眉让跪着的朱元站起来,一面便道:“可别,成了县主了,眼睛里哪里还有哀家这老婆子呢,瞧着吧,这也定然是有事,这才来的。” 虽然是这么说,但是太后语气里分明是欢喜戏谑的,哪里真的有嘲弄朱元的意思,看着这一幕的卫皇后不禁觉得有些眼酸。 毕竟太后真是少见对人这么亲热的。 这下可倒好,上到太后楚庭川了,下到卫家卫敏斋,凡事她身边能依仗的人,全都对这个丫头不知道为什么跟着了魔似地好。 她就算是因为从前付氏的事对朱元有什么意见和迁怒,到了如今,也都只好收起来了。 真是越想越是烦躁。 可是到如今还能有什么法子?见太后在调侃,她就打起了精神笑了一声:“老娘娘分明就是想她了,前些天可还天天念叨着说不知道她什么时候进宫来,儿臣说要不召她进宫,您又说怕她忙着,现在人好容易进来了,您却揶揄人家。” 卫皇后少有这样和颜悦色不说酸话的时候,尤其是对着朱元,朱元有些意外。 翁姑和太后却都知道缘故,彼此心照不宣的笑了笑。 等到笑过了,太后才指了指朱元:“你啊你,你这个小没良心的,哀家等了你这么久,你怎么也不想着进来见间哀家,陪陪哀家?” 太后对她是真的亲和,朱元走了两步到了太后跟前,将手递到太后手里,轻声说:“是真的有些事被耽搁了,这次进宫来也是,我是来跟太后您辞行的。” 众人都吃了一惊。 尤其是卫皇后,不大明白朱元说的是什么意思。 辞行? 都封了县主的人了,她要去哪儿? 太后也惊讶的看了朱元一眼,见她神情坦然语气从容,就知道她是行程已定了,略一挑眉便问她要去哪儿。 朱元垂着头老老实实的告诉太后:“要去浙江见外祖父。” 要去浙江这件事,朱元已经不止一次说过了,上次还险些便走了,要不是因为瓦剌使臣,她早就已经走了的。 现在要走,也并没什么值得奇怪的。 可是太后还是狐疑的看了她一眼,示意翁姑停手,嗯了一声问她:“是忽然起意?” 卫皇后也有些意外,眼下这个时候可以说是对朱元最有利的时候了,京城中谁不知道新封的惠宁县主慧黠可爱,深受太后看重? 连孤傲不羁的承恩侯卫敏斋也对她另眼相看。 她在京城闹的沸反盈天,多少权贵在她手底下吃了大亏,可是最后她还是全身而退,这么一片大好形势之下,朱元怎么忽然想到要抽身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