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被皇帝偷看心声日志后 第116节 (第3/5页)
途山河日下之时。 所以,对社稷最好的期许不是“极盛”,而是“未央”;国家应该像七八点钟刚刚升起的太阳,永远进取,永远奋发,永远朝气蓬勃,也永远充满希望。汉朝宫室曰“未央宫”,此之谓也。反之,杜工部诗云“忆昔开元全盛日”,那开元全盛后不久,可就是渔阳鼙鼓动地而来了! 文人用词精微细致,一字不可转移;要是跟他说话的是个两榜进士,那张太岳从这一个词中就能听出对方的阴阳怪气来。但现在……现在…… ——考虑到世子一向的文化水平,这应该只是……只是巧合吧? 张太岳愕然片刻,没有作答。世子却自顾自地又开口了: “再说了,王荆公诗云‘愿为五陵轻薄儿,生在贞观开元时’,如今正是开元之时,一切都是刚好,太岳何必想这么多呢。” 张太岳猛地鼓起了眼睛 · 在获取了皇帝允准后的数日,外务处终于收到了九边的奏折。戚元靖上报了边军采用火器后的训练成果,并同意在战场实验由穆国公府领先开的武器“机关炮”——一种极为精密的机械火器,按下开关后可以在一分钟时间内喷吐出八十发简易小火箭。以外务处实地检验的效果来看,如果说往昔的飞玄真君号好似无常点名,那这玩意儿的杀伤力基本就是阎王他老人家大驾光临了。 作为照常当值的牛马,张太岳兢兢业业读完奏折,将内容与先前的实验结果比对一回,再老老实实在抬头画一个小圈,放进了“拟同意”的盒子里。他又将盒子里的公文数了一遍,心下不觉微微松了口气。 说实话,虽然前几天与穆国公世子的谈话基本是鸡同鸭讲,毫无帮助;但世子的权威还是有那么一点作用的。至少张太岳这几日反复检点档案,不能不承认自己是在杞人忧天,所谓的直觉,没有半分依据。 从各处的回报来看,这几年风调雨顺,傜役赋税大减,耕作不会有什么问题;几次逆案轮番猛锤,凤子龙孙心胆俱裂,宗室也很安分;列装了新式武器之后九边武力大增,外患也近乎消弭;就连困扰国朝数百年的财政危机,也随着沿海贸易的进展而自动瓦解,化为乌有了…… 农民起事、宗室作乱、外敌入寇、权臣篡位、宦官乱政、边军倒戈——区区几年新政之后,古往今来一切亡国的要素似乎都已经被弹压殆尽,再无威胁了;以过往的经验看,大安从没有这么安稳、这么平静、这么妥帖过,一切都是那么的好。 ……是的,一切都是那么的好,可为什么那点若有若无的忧虑与畏惧,却总在心中挥之不去呢? 第140章 异端 总的来说, 除了张太岳那点神经过敏式的杞人忧天之外,没有任何人能从朝廷的政事中看出一丁点衰颓的迹象。 当年九月,列装新式武器之后, 戚元靖调集整顿完毕的边军出塞防秋;摒弃以往耗资不菲的重甲骑兵,而亲率精锐轻骑批亢捣虚,借助火器的强猛效力迅速撕破防线, 至蒙古丰腴草场纵火而还。秋高气爽雨水稀少, 又有新式火油强力助攻(此处再次致谢传奇方士参云子),草场燃起的火焰数十日不灭, 红光经天而起, 仿佛是平地上冒出了第二个太阳,远隔数百里都能清楚望见。草木牲畜焚烧殆尽, 战马亦无力供养,漠北战争潜力随之迅速崩坏,恐怕数年内无法复原了。 当年十月, 由广东出发的商队与西班牙船只遭遇,双方各有龃龉,迅速爆发了一次小规模的冲突——从大安朝廷明确释放出了对泰西殖民者的敌意之后, 霸主西班牙内不能自安, 同样筹谋着激烈的报复;吕宋地处偏远,不适合大规模调集舰队,因此帝国借鉴了英吉利人的思路, 为亲近欧洲的商人颁发私掠许可证, 允许他们随意劫夺中国的商船,试图以群狼战术向大安施压, 制造永不能愈合的伤口。 这一招原本相当有用,是拖人进粪坑打滚的绝招之一。可惜, 西班牙人实在是太过于忽视东亚的军事技术进步,以及这种进步的扩散速度了——从理论上说,飞玄真君号等火箭技术由朝廷全权持有,等闲是不能泄漏于私人的;但大安官府的执行力懂的都懂,随着火器的生产线的狂猛扩张,某些看管不严的次品武器也自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