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770节 (第1/2页)
希望年前不要再出什么大事. 第858章 给范祖松找个奶妈 也就是范祖松对于自己“参悟”的总结 顺手为之,他看的不算太认真,不过半晌后,还是有些意外。 “哦?这家伙真的有进展?而且速度还挺快的啊.” 那老头疯不疯不知道,好像确实有点悟性和运气。 或者说,范祖松十几年的积累,苦功已经够了,只是缺乏亿点点“天赋”。 而现在,周瑞的随手点拨,补足了这部分缺陷。 根据范祖松文件里说的,他“参悟了”那些数据,又进行了几轮实验后,找到了一条抑制“锂硫电池”膨胀率的可行路径。 具体能降低至多少,目前还不确定,范祖松认为至少能在30%以下,这是一个突破性的数据。 至于为啥还不确定,因为他没有人了 手下原本那些学生和研究员,都已经收拾细软走人了,连几箱娃哈哈都被搬空了. 设备什么的倒还没有被清算,但显然他一个糟老头子是玩不转这么多东西的。 范祖松毕竟没有全疯,最后还是舔着脸问了一句,这边有没有兴趣投资,虽然他至今不知道自己联系的是谁。 但大体觉得,应该是某个电池领域的巨佬高人,否则眼光怎么会这么毒辣。 周瑞沉吟了片刻,范祖松真有进展算是意外之喜,这家伙还是有点陈年老慧根儿挂在身上的。 不过他的想法依旧没变,让自己分出更多精力去搞电池 没有兴趣。 况且“锂硫电池”距离成熟应用,可不止膨胀率这点问题。 这就像单身狗距离谈恋爱,不可能只差一个小雨伞。 关关难过,硬闯不得。 还是放养划算一些。 不过就怕给老头养死了.电池毕竟是一个实验 工程 理论缺一不可的行当,范祖松需要许多支持。 周瑞想了想,最后决定给范祖松找个奶妈. 而自己,只需要抽空搞一下“量子阅读”就成,其他能走多远就看范祖松自己的造化了。 在诸多奶妈人选里,周瑞逐渐有了定计,拨出了一个电话。 见周瑞拿起手机,林托主动打开了“白噪音”模式,并将正在播放早间新闻的收音机调至最小音量。 “周总,好久没接到你电话,恭喜你昨天发射成功啊!” 深城,原本正在开重要会议的王船福,看到来电人写着“周瑞”时,毫不犹豫的暂停了会议,立刻接了起来。 这绝不仅仅因为“开明智能”是比亚蒂的重要客户,比亚蒂40%的代工产能都在为开明智能生产无人机。 不要问,问就是尊重。 两方虽然合作密切,但电话打的确实不多,周瑞看不上消费品无人机那点儿小事,王船福的主要精力也不在“代工”上。 周瑞开门见山的说道:“王总,好久没联系了,是这样的,想问问你们对电池这块的规划?” 王船福以为周瑞是想讨论一下,自家无人机未来的电池技术迭代。 同样是工程师出身的老板,船夫哥聊起技术可谓是滔滔不绝。 他们在电池技术上也是强项,无论是从电池形式、配套技术、还是工业生产规模,都是这个领域的佼佼者,技术储备很多,并且很成熟。 说个有趣的事情,当年周瑞刚刚走进科研道路,和还是普通任课老师的“吴华民”交流时,对方就举了一个“磷酸铁锂”电池的例子,来告诉周瑞,一个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可能需要几十年时间。 年轻人不要好高骛远。 但这五六年里,周瑞在进步,其他人也没愣着,比亚蒂在“磷酸铁锂”电池方向上,取得了巨大的突破,目前已经接近了工业量产,并且在电池形制上,创新的开发了刀片电池这种模式。 几十年前提出来的概念,现在似乎真的快走向市场了。船夫哥也是有情怀的人,好好的“代工之王”不做,非得死磕造车,还是顶着“国产车”的污名打逆风局,一打就是十年。 “代工”只是我挣钱的手段,“造车”才是我挣钱的目的。 王船福难得找到机会和周瑞聊聊技术,都忘了自己在开会了,不过转过头来,还是实话实说: “不过周总,我们的磷酸铁锂刀片电池,主要还是针对大型设备,以无人机的体型怕是有些困难” 这个技术,本身就是为汽车做准备的。 周瑞继续翻弄范祖松发来的东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