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767节 (第2/2页)
从太空上扔炸弹,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有点一板一眼了。 作为测试,周瑞亲手打造的这个特殊返回舱应用范围很广,本次测试的东西特意搞了一点花活。 胶囊型的返回舱在急速坠落中,突然从中间打开,飞出了四十多架外形奇特的无人机。 固定翼的造型,紧凑的机身,让它们无惧出仓时的湍流,短暂的混乱后立刻调整姿态,朝下垂直而去。 先落地的是返回舱本身,直接发生了巨大的爆炸,在阵地中心掀起了一阵冲击波。 返回舱本身的威力并不大,完全比不过同等体型的重磅航弹,但那四十多架固定翼无人机就不一样了,挑选了各自的目标,蜂群般发起了自杀式袭击。 捡最大的打。 密集的爆炸声后,瞭望台上的观察员举着望远镜道:“这和集束炸弹的区别是?” 一旁的武器专家看着手中的资料,说道:“首先突破能力有质的提升,再强的炸弹被拦截了也是‘零’,这么说吧,以现在的技术,当它从轨道上落下的时候,就没有‘防御’一说了,并且集束炸弹可没有这么高的追踪能力。” “其次,成本低,虽然需要借用轨道平台,但集束炸弹本身造价就昂贵,还需要轰炸机投掷,要考虑轰炸机突围、机场建设、提前调动,额外的部署成本,数十倍于炸弹本身。” “最后,响应速度快,攻击范畴更是覆盖了小半个地球,如果有复数的、不同轨道的平台支持,覆盖全球也很轻松,以后,我们可能就没有‘鞭长莫及’这个概念了。” 半晌后,角落里一人补充道: “对了,还有一点.集束炸弹违反国际公约,这个不违反” 众人嘴角都不自觉歪了一下。 好家伙.说的好有道理 第855章 老板要怎么样都行 万户基地内,此时恢复了宁静,今天已经完成了所有既定任务。 无数媒体几乎同时使用弹窗,用“回家”的字眼,来宣告“东方红一号”的回归。 曾经,举国之力送上太空的那颗“一星”,回来了。 一些年纪大的,看到这条消息忍不住一阵恍然.当他们还是青葱少年的时候,都经历过铺天盖地的“发射成功”新闻。 当他们垂垂老矣的时候,却又收到了“回家”的消息,一时间,感慨万千。 不由想到,未来是不是应该去博物馆参观一下,也算见证了时代的变迁。 至于第二个测试设备“返回舱”,就显得悄无声息了,测验大获成功的事情,只在小范围内流传。 一发入魂,摧毁了一整个火力阵地,并且突破了全球最先进的防空集群。 全球打击、快速反应,无论雷达锁定还是视觉瞄准都无法阻拦,无论对地面部队,还是在海面上的航母,都具有致命威胁。 天基武器,似乎已经有了具体的形状。 不过对于周瑞来说,这种“类集束炸弹”的效果只是个初尝试,这是一整个系列的技术路线。 事实上,侦查型返回舱、支援型返回舱、救援型返回舱,都是可以展开的应用方式。 并且也是未来“轨道母舰”的重要技术分支。 大型固定翼无人机可以直接从“南天门”突入大气层,并且保证长续航,但小型无人机却没这个本事。 仅仅只有类似“轰炸机”作用的大型无人机,显然在战术上过于呆板。 有了“返回舱”来搭载小型无人机,则让整个轨道对地战术体系一下子丰富了起来,甚至可以投放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在过往许多的科幻作品中,不乏从太空从天而降的伞兵装置。 巨大的金属投掷仓从天而降,“哐嘡”一声砸到地上,然后走出一个个全副武装的战士,威武霸气,帅的掉渣。 要是配上一句气泡音拉满的“我已着陆,感觉良好”,更是能吓得敌人直接投降。 但如果是从现实角度出发,费这么大功夫投掷一个单兵下来,有点华而不实。 这单兵的战斗力和生存能力,得强到什么程度,才能在现代战场上这么浪。 这就和“高达”是一个道理,帅归帅,一发穿甲弹指定能躺。 反正周瑞感觉即便是把“吕旭波”投下去,也不会有什么好下场,人家是“智能战士”,不是“毁灭战士”。 况且技术难度会指数型增加。 得加上“载人航天”、“轨道维生”、“超级减震”、“超级隔热”、“后勤补给”。 这么多技术堆积起来,我就为了投送个单兵?这和金扁担挑粪有什么区别? 轨道投掷,本身就是为了触达不可及之地,跳出影视作品的思维,充分发挥“机械智能”的优势走无人化,才是正确的道路。 返回舱落地后一个小时,周瑞听取了坠落点的观察员汇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