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760节 (第3/3页)
座位就在周瑞旁边,两人相视一笑,会议也正式开场。 开题报告是一个复大的院士讲得,但周瑞并不熟悉,这位60岁左右的刘姓专家,讲话内容比较泛泛,但将整个行业与领域串了一遍。 所谓储能,就是储存能源,这是一个很大的范畴,广义上“电池”技术也是储能的一个分支。 至于为啥不直接叫“储电”技术,那是因为电力无法直接存储,只能利用如:电-化学能、电-势能、电-机械能等方式存储,然后再重新兑换回电。 所以储存下来的还真不是电。 电其实是一个很“作”的能源。 时间造成的波动,区域造成的波动,清洁能源受到自然环境影响造成的波动,一天到晚和个帕金森一样,抖个不停,还得即发即用。 这是物理规则和人类活动规律造成的,比死绿茶还难改,除非人类直接换科技树,否则哪怕以后“可控核聚变”点亮了,也得闷头搞储能。 赵院长小声说道:“解决不了储能问题,就无法高效利用清洁能源,两条腿走路,目前储能这边落后不少。” 周瑞点点头:“确实,钙钛矿虽然效率很高,但入网困难,许多地方太阳能都被叫做‘垃圾电’,天上飘过一片云都能有剧烈波动.也就太空上稳定一点.” 赵院长感兴趣道:“对了,你的南天门,用的是什么电池方案?” 太阳能电池板虽然带着“电池”两个字,但自身不储存能量,都是搭配蓄电池使用。 周瑞说道:“镍氢电池,空间站同款,没什么创新,当然轨道上的电力需求里,可靠才是第一位的。” 赵院长点点头。 电池技术有许多维度,民用主要考量方便、成本,而太空上显然这并不是最重要的指标,成熟技术能适用就行了。 这位刘院士洋洋洒洒,引经据典,都快半小时了还没结束,周瑞心说这位是逮着自己学校搞活动,过过瘾是么? 开题之后,就是几个相对大佬的报告,有的是讲学术成果的,有的是安利一下自己成果转换公司的,周瑞没有太关注过学术圈,只有一个黑人周瑞对其名字有点印象,刷经验的时候看过对方的论文。 会议到了中场休息的时间,周瑞左右看了看,准备起身出去透口气。 不远处坐了个尼哥哥,身上的香水能把他掀飞出去,常态运转的“金息”都给他硬控成闭气了。 和赵院长说了一下,两人准备结伴准备出去走走。 结果刚站起来,一个有着强者发型的地中海老专家,笑容满面的凑了过来。 “周总,久仰啊,没想到您会来参加这种学术会议,赵院士,您也是久仰久仰。” 脸上的褶子比头顶的头发都多,就这造型,你甭管强不强,肯定是学术界里的资深人士了。 不远处几个专家也想来这套近乎的,此时纷纷暗自懊悔。 抬臀慢了一步,被人抢先了。 果然身体才是科研的本钱啊! 周瑞说道:“怎么称呼?” “我叫范祖松,来自胶东大学,专攻电池方向,久仰您的大名.”这老专家背后还带了几个人,似乎是学生,周瑞瞄了一眼,不就是刚才的几个疑似“妲己”么。 高矮胖瘦的,不能说质量多高,只能说品种齐全. 以学术界男多女少的状况而言,背后带着纯女性团队,很难不让人多想。 这家伙估计不是什么正经学术人虽然这些“妲己”质量也不高就是了,也许叫“学术鞑靼”合适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