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09:合成系男神_第666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666节 (第2/2页)

不能低,要利用火箭自身的燃料系统才够。

    算上预留存燃料,必然会降低火箭的有效载荷。

    不过嘛,依旧是利大于弊!

    相当于以前800块上二楼洗脚,一次60分钟。

    现在300就能上楼,一次45分钟,哪个划算自然不言而喻。

    加一个钟都比以前便宜!

    大不了咱勤洗脚呗!

    宿舍内,只有两人刷刷的书写声。

    说了八月搞定“火箭回收”,就绝不拖到九月。

    哪些是现场改造的,哪些是提前订购的,又需要哪些工具,今晚就要定下来,着人去安排。

    毕竟……明天就要进“塔”了。

    嫦娥三号……即将正式进入发射程序了!

    ……

    七月,29日。

    宜嫁娶,纳畜,求嗣,百无禁忌。

    今天,是“长三乙”进发射塔的日子。

    西昌基地共有两个发射塔,本次任务启用的是“二号工位”。

    所谓发射塔,可以理解为一个会“变形”的钢结构大楼。

    想象一下,一栋百米高的正矩形大楼,其内部是回字形中空的,可以容纳一整根火箭。

    它的一面,可以让火箭的大型部件进入,然后利用楼顶的吊装设施,将部件在楼内一截一截的往上组装。

    就和搭积木一样,名为:垂直总装。

    大楼的每一层,都可以正对着相应的火箭高度,整栋大楼就是一座立体的工厂。

    每个部分,对应的不同的楼层,工程师可以按需要,近距离操作,甚至走来走去。

    等到火箭彻底组装完成,发射在即的时候,大楼的另一侧,会竖着打开。

    下方的“转移平台”会将火箭缓缓挪出来,不会太远,几十米就够了,让火箭头上不再有“盖”,得以发射。

    当然,不同国家,有不同国家的发射塔模式。

    比如有一些是火箭不动,塔后挪开让位置的,以及“放倒”组装,再用特殊工具“扶直”的,多种多样。

    小型火箭,甚至可以直接用“车”发射。

    这也是为啥,火箭和导弹,只隔了一层窗户纸。

    西昌发射塔,都是全封闭永久结构,所以外表看上去,像大楼胜过“钢塔”,这种结构成本高,耐用性和功能性却强,也是国内的主流方式。

    周瑞一大早,就来到了准备场,协助火箭部件转运。

    看着巨大的火箭部件,被小心吊装在特种车辆上,周瑞有种心潮澎湃的感觉。

    单春元依旧有些别扭,说道:“其实你不用来的,直接去塔里就成。”

    周瑞却摇摇头:“来取经,就不能挑食,所有环节都要懂。”

    毕竟未来,他是要自己拥有发射中心的男人。

    从吊装,到转运,甚至这台特殊车辆。

    这些活未来不会是他干,但他至少要懂,要了解。

    单春元嘴皮子磨了磨,最终还是没说话。

    这几天来,周瑞大部分时间在“准备场”泡着,并且和他们打成了一片。

    他和周瑞也算朝夕相处,同衣同食……

    就差一个抵足而眠了。

    说实话,对这位周教主的看法改变许多。

    原本以为,这位除了拥有一家世界五百强,是个高考状元,是个音乐才子,是个亿万富翁,是个毕业论文登《科学》的天才,是个篮球高手,是个八块腹肌拥有者……

    他还能有什么能耐?

    不过现在么,单春元不得不承认,这位还是一个精于技术,脚踏实地的优秀工程师。

    而且在以他看不懂的速度,飞速的掌握着“火箭技术”的方方面面。

    第一天的时候,还会问一些简单问题。

    第三天的时候,已经是别人问他问题了。

    周瑞的策略是对的,主动招惹一下后,一个对他完全不感兴趣,甚至很排斥的人,现在满脑子都是他。

    只不过之前是想:他凭什么啊?

    现在是想:他为什么啊?

    根据“发射塔”的工作原理,火箭自然是从底部一节节往上装的,先运进塔内的,恰好是周瑞来时路上,碰见的那个巨大的尾端发动机部。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