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662节 (第2/2页)
号项目他是肯定要来的。 之前周瑞在京北的时候,他就已经在这了。 听闻周瑞抵达,自然要出来迎接一下。 周瑞握了握手:“孙局长好,我来取取经。” 孙局长笑眯眯道:“是该来看看,毕竟之后,这都是‘太一天工’用得上的东西啊!” 第745章 西昌基地 一起来接的人,除了孙局长,还有几个重要人物。 西昌基地的一把手,董晖,五十多岁的老干部形象。 火箭工程组组长,单春元,三十来岁,穿着工装,面相有点凶。 嫦娥三号总工,孙泽,四十岁出头,也是才华横溢。 虽然同样姓孙,这位和孙局长可没带亲属关系。 头头脑脑的都来了,面子给的够够的! 更有一大帮年轻人,好奇周教主真人什么样子,躲在角落里窃窃私语。 使得本应该是主角的“玉兔组”,变成了配角。 张先鹏等人笑了笑,也没在意,谁让周教主名气大呢? 这位大佬刚去玉兔组的时候,他们差不多也这样。 热热闹闹的打了个照面,甚至还有小姑娘送上了一束花,之后周瑞被安排先去宿舍放东西了。 这边给周瑞和车乾安排的,是条件最好的单人间,也是历史悠久的专家宿舍。 西昌基地是七十年代开始建设的,和技术相关的建筑、设备,自然是与时俱进,时时翻新,但宿舍楼,依旧是当年的样子。 周瑞看到那带点斑驳的木质门框,不禁想到,这间屋子以前是不是住过很多航天大佬。 推开窗户,外面就是翠绿的群山,不得不说这里的气候真的好,据说全年无雾、气温稳定又凉爽,也是火箭发射的有利条件。 晚上,孙局长牵头,给周瑞以及“玉兔组”接风,当然主要是为了周瑞,在食堂搞了几个大桌。 周瑞张望了一下,嫦娥三号的总工孙泽也在,正在和张先鹏聊着什么…… 但火箭工程组组长“单春元”却没来。 虽然他是以玉兔组外聘专家的身份参与的,但其实比起嫦三总工孙泽,对单春元更想认识认识。 因为孙泽主要负责的,是嫦娥三号探测器本身,也就是火箭的有效载荷部分。 基本是接近月球了,才是他的工作内容。 真正对“发射过程”负责的,是单春元。 从入场、到组装、再到注入燃料、最后点火发射……都是工程组的事儿。 能成为四大发射基地的火箭工程组组长,这位应该是全国最懂“发射”的男人之一。 以中国航天先进程度,全球前十也不无可能。 孙局长看到周瑞在四处瞄,关心道:“周总怎么了?” 周瑞摇摇头:“没什么。” 总不能说我在物色挖墙脚的人吧。 “太一天工”从零组建团队,显然太过麻烦,也不符合与航天局的约定。 本身双方就承诺过,航天局会提供人员上的互通,比如外派一类的。 但单春元这种级别的人,估计得周瑞主动发力才能要到手,这次可以考察一下。 更进一步,比起外派,能收入囊中自然更好…… 一顿接风宴,吃的倒也热闹,这种封闭式基地,还是有编制的食堂师傅,都得有点真手艺才行。 大锅饭时唯唯诺诺,领导接待,我必重拳出击! 几大桌都是色香味俱全,还有一些地方特色,什么坨坨肉、西昌醉虾、良山小汉堡…… 因为从今日开始,一直到发射成功都是任务期间,所以大家都没喝酒。 接风宴后,周瑞没有回宿舍,而是找上了孙局长:“孙局,我想去‘准备场’看看。” 孙局长也没意外,他知道周总向来追求一个“快”字,就陪着一起朝基地的一角走去,车乾也跟在了后面。 所谓“准备场”,是火箭的中转站。 由于体型特别巨大,火箭都是以零部件的形式生产的,再运输到发射基地。 准备场,就是这些大家伙们的第一站。 动辄数米,数十米的部件,会停放在准备场,进行检测和初步的调试。 只有当发射前夕的时候,才会真的开始组装,那时这些部件,会进入“发射塔”中,以吊装的形式合为一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