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98章 (第1/2页)
他这样一说,卢玉贞反而不好意思了,又抱着腿坐起来看他手上的书,指着封皮道:“柳……河东集?” 方维听了,点一点头,把书递到她手里道:“难得你喜欢我看的东西。” 他这样说了,卢玉贞不好不看,硬着头皮翻了翻,见这本书已经很旧了,边缘被翻得残破不堪,书页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小楷批注,她笑道:“大人给我讲一讲吧。” 方维指着书里头慢慢讲道:“这是唐朝柳宗元的文集。这几卷书我读了好多年了,从八九岁就开始,可能年纪大了,越发觉得写得好,文字美不美倒都是皮囊了,难得的是议论明白晓畅,又正气凛然。我学写文章,也是取法他比较多。” 卢玉贞听得茫然,笑道:“大人这样厉害,喜欢的文章一定也是一等一的。你们这叫……神交已久?” 方维险些笑出声来,摇摇头:“可惜他这个人是最看不起我们宦官的。他这一生仕途都是被宦官所害,所以他就写了一篇有名的《晋文公问守原议》。” 他翻到了,笑着用手指给卢玉贞看,“就是这篇,里头有句话是很有名的,而晋君择大任,不公议于朝,而私议于宫;不博谋于卿相,而独谋于寺人。意思就是君主有事不和文臣商量,要和宦官商量,宦官不是好人,这样不对。” 卢玉贞睁大了眼睛道:“他说你们不是好人,你还喜欢他的文章。” 方维笑道:“要是因为看不起宦官就不读一个人的文章了,那我早就没有书可以读了。”又笑道:“不说这个了。” 卢玉贞又翻了一翻,忽然看到一篇文章,批注层层叠叠,墨迹有旧有新,又有一些被墨抹掉了,便问:“大人,这是?” 方维看了看,忽然严肃起来,沉吟了一会道:“玉贞,我给你讲个故事吧。唐代武后时期,有个叫徐元庆的人,他的父亲被一个叫赵师韫的人给杀了。他就处心积虑要报杀父之仇,于是就改名换姓,在驿站里当驿卒当了多年埋伏着。有一次赵师韫出公差,在驿站里落了个脚,就被他杀死了。朝廷也拿不准怎么判这件事。” 他定定地看着她,问道:“要是你,你会怎么做呢?” 卢玉贞想了想,脸就沉下来,咬着牙答道:“大人,我爹是采药死的,这是意外。我娘却是被族人有心逼死的,死的眼睛也闭不上。父母之仇,不共戴天。我是没有能力去复仇,若是有,我也会像这样有仇必报,不死不休。” 她又看向方维,“大人,我不是吃斋念佛的人,我想我要是这个姓徐的,朝廷杀不杀我,其实已经没什么要紧的了。大仇得报,死又怎样。” 方维听了,脸上忽然有一种奇怪而复杂的神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