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九章 月影风荷 (第2/4页)
了大半晚上,一直到凌晨2点多才总算是眯了一会的众人却一点也不觉得困。换上了安徽军独有的军绿色军装,肩膀上两颗金双闪闪的金星晃得耀眼。这会正当壮年的蒋百里和张孝淮意气风发,大有拨云见日的感觉。驻鄂安徽军的司令部内,蒋百里和张孝淮以及中德混合的参谋班组,一起对着中间巨大的沙盘各抒己见。 “大帅,北京站密电。” 大块头和情报参谋、副官沈滨等人打了个招呼后,应声递上去一封电报。 “北洋军赵倜部兵逼潼关,曹锟麾下卢永祥部逼近娘子关,太原形势岌岌可危。阎锡山已经向十七省的都督发出求援电报。看来袁世凯是早有准备啊,按照北洋军的兵力和战斗力,阎锡山绝对是守不住山西的。之所以现在按兵不动。一来是忌惮着我们。二来吗恐怕也是为了给南京方面施压。” 胡瑞放下电报,冷笑连连。 袁世凯这样的枭雄,何等的奸猾,要想他能安安稳稳的坐下来老老实实的何谈,做梦呢!以战促和轻取天下,他袁世凯是志在天下,又怎么会容许一旁打嘴炮的家伙分享自己的天下?南北和谈,纯属于同盟会的一厢情愿罢了。 “十七省的都督都怎么说?” 蒋百里接过电报看了看,探寻的追问道。 “报告蒋参谋长,南京那头只言片语渐渐的抚慰一同鸟事。电报中还告诫阎锡山正值南北和谈期间,擅自开展破坏和平。必定会被天下百姓所讨伐。言下之意,是北洋军不敢进攻,也叫阎锡山收敛一些。其他省的都督,除了广东的胡汉民表示如果北洋军进攻潼关、娘子关,为了革命大义和最后的胜利,广东民军绝不会使陕西民军孤军奋战,战火一起。广东民军必定挑选精锐背上支援。” 大块头身处情报部,各方面的消息自然是最灵通的,不敢怠慢,立正回答道。 “这都是什么逻辑,纯属胡闹!” 这边的蒋百里还没发表意见,张孝淮却满脸黑线的嚷嚷开了。 当初他加入同盟会,同盟会中头号军事干将黄兴,就是他的介绍人。从内心深处,张孝淮对于黄兴和同盟会还是本能的有着一份亲近和认同。但是之前黄兴在武昌的所作所为。确实让包括张孝淮在内的广大民主人士大跌眼镜。在大失所望的同时,也对同盟会这个组织产生了一丝丝嫌隙。 “有些人啊,能力不大,野心却是不小。还在这里做着自己的黄粱美梦,北洋之所以按兵不动,一来是忌惮我们,二来是想借此机会给南京方面施加压力。善后大借款还没谈拢,现阶段的北洋是不会大举兴兵的,这次南北和谈,纯属于拖延时间,袁世凯根本就不会容许任何人染指他的蛋糕!等善后大借款一下来,哼!” 胡瑞鄙夷的冷哼道。 胡汉民就不说了,平行时空中,这货最终被光头佬给硬生生的排挤了出去。从政治观念和你呢公里上说,这货也是和孙大炮一样的幼稚者,都是被人玩死的命!说实在的,袁世凯走的这步棋确实是一步好棋,一方面估计了安徽军这个刺头存在,另一方面不仅仅给南方的革命党施加了压力,同时也为将来的军事进攻做好了铺垫。可惜了,媚眼抛给瞎子看,南京方面想当然的以为整个北洋,上至袁世凯,下至下面统兵作战的军官,都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在和谈期间在开战火。殊不知人家根本就没打算坐下来好好的谈,南北和谈看似热闹实际上只是一个拖延时间的障眼法而已。结合一下后世老袁称帝的事情,这货绝对是野心勃勃但又绝对迷信武力和权利的主。民心、民意这东西,老袁才不会放在心上,只要有北洋强军在,还敢造反不成?(历史上三造共和的段祺瑞也是如此,过度的迷信武力,从而忽略了百姓) “闰农,何必动怒,有些话就算是有人说,他们也听不进去。罢了罢了,随他们去吧,咱们自己别步后尘就是了。” 蒋百里苦笑着宽慰道。 从根本上来说,蒋百里是梁启超的粉丝,是彻头彻尾的立宪派。而张孝淮经过黄兴的介绍加入了同盟会,是个彻头彻尾的革命党、民主人士。蒋百里对于南京方面自然是很不感冒,如果不是目睹了满清的腐朽和不堪,再加上北洋集团内部的勾心斗角和私兵风气,蒋百里是绝对不会选择来武昌投奔安徽军的。而张孝淮虽然不满黄兴和同盟会的一些行经做法,但是从因为自身经历的原因,从内心深处还是对于同盟会这个组织还是有很强的认同感的。两人截然不同的反应,也就不足为奇了。 两人身后,总参谋长伯尔曼整了整衬衫上的领带,自顾自的围着沙盘转悠。完全置身室外。这位参加过普法战争的老军官出生于容克贵族。家族传统和可到骨子里的傲慢,使得他极为反感军人参与政治活动(德意志第三帝国建立前,国防军的将领都是极为排斥当时德国国内的政治活动)。在他的眼里,军人包围的是国家,而不是某个政党,这才是真正的国防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