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第259节 (第1/3页)
等边境安稳之后,赵骏和范仲淹就能从容进行内部改革,缓解社会矛盾,提高大宋国力,再开始整顿兵马,先灭了西夏,再全力对付辽国,将这个压制了宋朝一百多年的庞大帝国击垮。 听到范仲淹的话,赵骏微微点头道:“这样最好,还是那句话,我们务必要寻求主动。只被动挨打的话,终究是没有尽头,只有主动出击,才能改变被动的局势。” “我已经在边境派了愿意归顺的党项人,在绘制夏州舆图,调查元昊的兵力布置情况,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今年下半年,我会派人主动进攻。” 范仲淹笑道:“狄青果然是个好苗子,栲栳城一战,他追了李元昊一百多里,亲手杀敌数十人,还斩杀了敌将数人,战后他却觉得很不满意,要求军中铁匠给他打造一副青铜面具。” “青铜面具,为啥?” 赵骏下意识问了一句,但随后就后悔了,因为他忽然想起来,狄青有要戴面具的理由。 果然。 就听到范仲淹说道:“狄青在战场上由于相貌俊秀,导致威严不足。他带着十余人攻破敌人数百人军阵,对方不仅不投降,还胆敢还击,让他很是恼怒。他说只有戴上面具,才能彰显威仪。” “那他确实该戴,我刚才才想起来,本来历史上他就戴过那东西,他长得太白了,相貌俊秀到已经快严重威胁到我美男子的地位。” 赵骏开了个玩笑道。 “你这厮真不要脸,你长得比狄青差远了,比官家也不如,最多就是比我这个糟老头强些。” 范仲淹翻起了白眼。 “哈哈哈哈哈。” 两个人对视一眼,都大笑了起来。 今年下半年,宋军就要史无前例地首次出塞,进攻西夏。 攻守易形了! 第215章 人与自然?让我康康 赵骏在延安府其实也没待多久。 治理上,范仲淹和庞籍都做得相当可以,他也没什么可以挑剔的地方。 军事上,一战大败李元昊,打得对方喊爸爸。 经济上,虽然取消了与西夏的互市,但与青塘角厮罗那边却关系亲密,贸易往来更加频繁。 并且在与西夏的对抗当中,角厮罗那边也出了不少力气,领兵一万余人,威胁西夏的西凉府,牵制了一部分李元昊的兵力。 这也算是在外交上取得的成功。 所以有范仲淹、庞籍、王尧臣、文彦博等人在,陕西路这边还是呈现出一片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境地。 优势在我。 之后到赵骏顺黄河南下,准备前往山西考察。 这样再去一趟河北,从山东回汴梁,基本上大宋就跑了一个遍,预计到明年年初,整个过程是三年时间,完成调研大宋上下阶级结构的工作。 与此同时,李元昊上书请降的信件也送到了汴梁,今日早朝朝议,群臣商议了一下这个情况。 有很多官员都认为,李元昊既然已经决定投降归顺,那么西北那边的战事就算是平定了,应该减少那边的军费开支,立即把派出去的禁军全都调回来。 禁军在外有两点让百官担忧,一是现在西北的边军消耗太大了,目前国库倒是还算充盈,没有被西北的战事给掏空。 但打仗就是花钱,历史上一个宋夏战争打了四五年,把仁宗朝前期的积蓄几乎打光,财政赤字高居不下,汴梁的粮价从最初景祐的两三百文一石,一度打到庆历年间七八百,近千文一石。 眼下一来赵骏帮赵祯搞了不少钱,二来通过售卖国有资产累积了不少财产,三来还有越来越多存款的交子铺帮忙兜底。即便再打四五年,情况也不会像历史上那么糟糕。 可不管怎么样,看着每天花钱如流水的国库,百官们还是有些怕。毕竟手中有钱有粮,心里肯定不慌。现在这么多钱粮挥洒出去,自然让他们感到肉疼。 二是眼下西北军的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