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宋,无法无天_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第191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第191节 (第3/3页)

数值班的,基本上都休沐。

    政制院也已经放假。

    不过大家也都没有走,只是不像以前那样白天上午上值处理政务,现在众人上午在家中休息,下午过来坐两三个小时听课,晚上回家与家人团聚。

    院子里的孩子们也回家了,赵骏已经教了三个月的课,小学的课程基本都已经教完。

    赵骏则闲得没事做,该处理的政务已经处理完,便只是吩咐下去,让各州路将今年的情况数据上交到统计司,平时就走访一下民间,或者在宫里讲课。

    今天还是讲讲棉花种植以及推广。

    现在的阶段就已经不是科普阶段,而是大宋遇到什么问题,然后他帮忙解决的阶段。

    比如冬天御寒能力。

    他对众人说道:“元代初年,政府设立了木棉提举司,大规模向人民征收棉布实物,每年多达10万匹,后来又把棉布作为夏税(布、绢、丝、棉)之首,可见棉布已成为当时主要的纺织衣料。元以后统治者都极力征收棉花、棉布,出版植棉技术书籍,劝民植棉,当时植棉和棉纺织已遍布全国。老朱能全国推广棉花种植,其实也是继承了元朝的制度,所以我们应该也必须提前做好准备,即便目前还不能让棉花四处开花,可有些事情还是要去做,为将来铺路。”

    王曾沉声道:“我已经派人将棉花种子送到了广州,让人在当地迅速开展种植,相信很快就有结果。”

    “嗯。”

    赵骏点点头道:“广东是丘陵地形,无法大面积种植棉花,但是还需要先让棉花在广东生根发芽,再往长江中下游流域慢慢推广,我希望至少在五年之内,棉花要在广州遍地开花。”

    “但那也是以后的事情了,今年汴梁冻死的人比往年少了一些,可朕的心里一样很是难受,若是大宋可以像后世一样,无惧寒冷该多好。”

    赵祯叹了口气,他为人仁厚,跟赵骏一样,看到那些灾情的劄子,心里同样堵得慌。

    “也不尽然。”

    赵骏想了想,说道:“我这些天走访民间,深感民间御寒能力差,没有棉衣的时候,百姓只能用木炭取暖。但木炭取暖有很多弊端,比如散热不均匀,持续效果短等,我想到了更好的办法。”

    “什么办法?”

    “蜂窝煤。”

    “蜂窝煤?”

    众人互相对视,不知道这又是什么东西。

    “蜂窝煤就是用煤炭加上一些其它东西,通过水搅拌之后,再用模具固定晒干成型的产物。”

    赵骏解释道:“这东西放在煤炉里燃烧,不仅燃烧得缓慢,且放热均匀,持续效果极长,是后世我们七八九十年代,乃至两千年时代,都经济实惠,家家户户必备的神器。”

    “哦?”

    赵祯连忙说道:“可以做出来吗?”

    “这个得试试。”

    赵骏挠挠头道:“说实话,我一开始没想到这个,就是因为这东西在我记忆里都是几岁时候的事了,从上小学开始,就很少见到,具体配方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只是知道这么个东西,要不是最近走访民间,发现百姓冬日少出来做工,只会窝在家中御寒,我也不会想到。”

    如果是八零后九零后的人对蜂窝煤肯定不陌生,但赵骏是零零后。

    倒不是说零零后就一定见识少。

    只是到了新千年,蜂窝煤在南方渐渐被空调、煤气灶,在北方则是被地暖、天然气灶之类的取代,失去了它原本生活做饭和取暖的作用。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