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第140节 (第1/2页)
这样大的数量,制作成本很高,花费时间很长,一般私人的印刷作坊投资不起。 而且普通雕版都是用泥巴烧制,泥活字的主要问题是容易破碎损坏,木活字纹理不均匀,接触水后,容易高低不平,金属活字是水性墨在铜活字上附着性很成问题。 所以实际上活字印刷术听着不错,可在需要整套书籍的古代,还是雕版成本更低,花费的时间更短,这也是中国古代活字印刷术未普及的主要原因。 除非是刊印文章之类,不是书籍,活字需求量比较少才能满足。 可这不巧了吗? 赵骏打算印刷对付无忧洞、鬼樊楼的告示,并且以后打算创办报纸,活字印刷术就派上了用场。 当下他就拍板道:“这可是好东西啊,孟东家,你这印刷坊什么价,所有的东西我都一并买了,开个实诚价吧。” “好东西是好东西,就是贵了些,平日里也没什么用处……等会,公子刚才说什么?” 孟承起一开始没听清,然后惊诧地看向赵骏道:“公子真的要买这印刷坊,每年亏空可不是个小数字。” “孟东家,你说汴梁的人喜欢诗词吗?” 赵骏问。 孟承起笑道:“若是好诗词,自是无不喜欢的。便如那柳推官,当年在汴梁时,几首词出来,引得汴梁纸贵。不管是青楼小姐,还是大家闺秀,无不争抢他的诗词集,那时咱们这印刷坊,也是赚了不少。可惜柳推官考上了功名,去了外地为官,咱汴梁就再也没有这盛景了。” “你的意思是说,如果有新的好词出现,印刷坊就能够开工印刷,大量贩卖诗词集?狠狠地赚它一笔?” “那是自然!” “呵呵。” 赵骏就笑了起来,从怀里拿出小一摞纸递过去道:“东家不如帮我看看,这些词,能卖多少?” 孟承起就略微疑惑地接过这些纸来,看了第一张,就瞪大了眼睛。 接着第二页,第三页,第四页。 他的呼吸愈发急促,脸色也渐渐变得潮红,在这晚秋初冬时节,两个鼻孔好似能冒出热气。 “赵公子,这些词……” 孟承起抬起头,充满惊喜地问道:“是公子写的吗?” “是的。” 赵骏笑道:“若是要用这些词在汴梁打出名气,我的印刷坊,何愁不能赚钱?” 对不住了北宋以后的南宋、明、清各位诗词名家们。 为了维持住皇城司的开销。 为了让自己能有一份小产业。 为了以后兴办报纸,占领舆论高地。 就只能先委屈一下你们了。 哦。 当然还有后世的学生们。 想来未来的诗词大家们即便被抄光了,以苏轼,李清照、陆游、辛弃疾这些人的才华,说不好还能写出更好的。 所以学生们将感受到的是双倍快乐,不用太感谢我哦。 第123章 民间渗透 宋人爱词,几乎爱到了骨子里。 比如柳三变的词。 一度让汴梁纸贵,上到王公贵族,下到市井百姓,特别是勾栏小姐以及闺中秀人,无不喜欢。 甚至在柳永如日中天的时候,市井传出一句“有井有柳,有酒有词”的话。 相比于诗,词读起来不仅有别样的风味,还能以歌调唱出来。 所以宋代的词,其实与现代的歌词一样。不管是青楼妓院,还是富豪权贵,都以歌姬唱优美词曲而雅。 甚至不仅是青楼妓院和富豪权贵家,还有市井百姓也喜爱。 如汴梁桥头,四渠十二道。 二百年来汴河路,沙草和烟朝复暮。后王何以鉴前王,请看隋堤亡国树。 桥下花船悠扬,船头船夫摇橹,船尾少女烂漫歌词,清丽旖旎。岸边绿柳桃红,古寺深深,粉墙黛瓦,炊烟袅袅,便是汴梁诗词盛景。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因而汴梁以及后来南宋临安,这词伴随着大宋的昌盛,伴随着大宋的兴亡。 孟承起是个藏书大家,自然是爱诗词之人,赵骏给他的诗词,仅仅只是看了几首,便让他兴奋不已,恨不得在作者署名上写着自己的名字,然后传唱天下。 可惜署不得。 对方有点牛逼,恐怕不是花钱买就能买到的好诗词。 孟承起颇为遗憾,对赵骏说道:“赵公子竟有如此大才,真是令人艳羡。这印刷坊若被公子买去,怕又如当年柳三变般,汴梁纸贵矣。” 赵骏笑道:“东家抬举,诗词本是无聊消遣之道,倒也谈不上大才。若是东家喜欢,以后拿去你书店贩卖就是了。” 孟承起想了想,犹豫道:“赵公子若想买下这印刷坊,自是无妨,只是鄙人有个不情之请。” “哦?” 赵骏诧异道:“东家有事?” 孟承起堆起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