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马大妞进城记[六零] 第123节 (第2/4页)
点头看向马淑兰“淑兰你说呢。” 大妞点点头“赵哥这个方法不错可以试一试。不过我觉着也得查一查最近回城的人员,这些人中也符合嫌疑人的身份。” “好,我们先用这个办法。”焦远“从颐和园周边开始,一个学校一个学校的去找。然后马淑兰你带张玲负责查找返城人员。” “好。” 这个工作量就大了,现在虽然没有高考,但是现在是推荐入学,都是工农兵大学生,两年一届,实际上每个学校并不多。 调查并不顺利,现在学校管理严格,每天晚上都查寝,在案发当天周边学校只有四名同学当时没有在学校,其中两名同学因为身体的关系正在住院,另外两名同学,一个是妻子过来看望,请假在招待所,这个有招待所服务员可以证明,而且他的妻子还没有走,最后一个人是去看望京城的亲戚,当时他亲戚也证实他当晚确实在这里住的,而且他并不是齐鲁被推荐上来的,他家里是连城的。 “几个人排除了嫌疑,我们对调查进行了几次核实,只有这四人不在寝室。”小顾说道。 “你再说说那个连城的。”焦远说道。 小顾将打开笔记本将那人信息念了一下“孙华,男,24岁连城人,去年被连城丰收一大队推荐,经过选拔成为工农兵大学生,现在京市大学学习。” “女死者也就二十二三岁,大老远过来寻找丈夫,那么他最大的可能就是学生,这个事情还得查,当晚两个在医院的人确实了吗?是否有可能离开医院?” “没有两个人一个是阑尾炎手术,当天正在做手术,另外一个是腿骨折了,当时刚刚做了正骨手术,那天是手术后的第三天,医生说他自己根本无法离开。而且因为这个事情他父母已经过来了,证实是津市人。” “还有那个住在招待所的两个人,招待所的人也证明两人没有离开。因为招待所不怎么隔音,所以——呵呵招待所值班的服务员听了半宿墙根。”小顾问的非常仔细。 在座的都有忍不住笑了笑,“这样赵哥你等会给连市打个电话,将孙华的情况再核实一下,看看他的具体情况。淑兰你这边的查的怎么样?有什么进展。” 大妞摇了摇头“我去排查了所有回城人员的信息,并没有与之匹配的,有十三个是从齐鲁回来的,但是经过调查,有五人年龄不符,他们是最早一批下乡人员,年级最小的也三十二岁了,我去询问过,几人在工厂里工作一年至三年,情况并不符合嫌疑人形象。剩下的八人有四人带着老婆孩子回来的,另外四人也有明确的不在场证明,当然有两人也是家人作证的,也需要核实。” “那就再核实一下。这个案子现在已经传出去了,我们必须尽快破案不然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焦远说道。 核实需要时间,将几个人的信息发到当地,至少明天才能出结果,焦远就让几人下班了。时间已经是晚上九点了。 大妞回到家孩子们都睡了,郑森没在家,母亲坐在客厅手里织着毛衣等着,“回来了,今天有案子啊,这么晚,我给你留了饭,黑子晚上送来两只烤鸭,给你留了半只。用不用热热?” 大妞一听到烤鸭,摇了摇头“妈我在单位吃了,不想吃了,还有这几天我吃素。” 马红梅愣了一下,这是咋的了? 不光大妞估计他们一科的人一段时间内都不想吃肉了。 第二天早上到了单位果然大家都带着黑眼圈。 案子还得查,今天依然是出去寻找可能的线索。 中午回了单位,食堂也照顾他们给做了清汤面条,上边还给卧了个鸡蛋。 饭还没吃完,焦远迅速下来,“一科走去抓人。” 几人一听赶紧放下碗筷,直接就出去了,“老张面条给我们留着回来再吃。”小顾出门前跟厨房老张说了一声。 “刚才连市市局来电话,说孙华虽然是由这边推荐的,但实际上是因为他父亲是丰收一大队的大队长,上边给了工农兵指标,他直接截留并没有让大队的人知道,孙华去的齐鲁景县下乡,回到县里拿着丰收一大队的推荐信,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