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757节 (第1/3页)
至此,一直暗中配合太傅行事的骆观临,也已经完成了太傅全部的安排。 他想,接下来的事便该由他自己来决策了——正如当初的洛阳已不再需要钱甚,这场已成的局中也不再需要骆观临。 但在计划之外,骆观临自认或许尚有用武之地。 立于含元殿中,骆观临想了很多。 钱甚是个清白的人,平生所行无过错,堪为太女效力。 但骆观临是个一身污浊的人,他有千般自负,万般过错,这样的人便该物尽其用地去赎罪。 含元殿中有官员撞柱明志,变故频出之下,授天子玺印的吉时已经错过。 殿中的情形有几分荒诞,登基大典,却见禁军林立,一支支禁军持刀阻于殿门之外,有的官员甚至被押跪在殿中。 最终由骆观临上前,为李隐授玺。 殿中有唾骂声响起,为叛国者授玺的骆观临恍若未闻。 他手捧白玉托盘,躬身呈上玺印。 李隐抬手之际,骆观临袖中却突然现出一柄锋利的短刀,玉盘脱手的刹那,他双手握刀,用尽毕生的气力猛然刺向身前的李隐。 虽说殿内屡生变故,但这桩变故仍出现的十分突然。 官员进出宫门皆需要经过严格查验,按说不可能有机会携带如此利刃。 但骆观临为了筹备登基大典已经十余日不曾出宫,此刀是为宫中的果刀。 果刀的杀伤力有限,但骆观临拼力刺出之下,仍有取李隐性命的可能——于骆观临而言,他的使命已经完成,此刻唯烂命一条,而若他能用这条烂命杀了李隐,便可使接下来的动荡杀伐再次消减,以小博大,未尝不可! 但他失败了。 在短刀刺来之后,李隐的身形没有变动。 刀尖划破衮服,刺穿了层层礼衣,但很快受到了阻挡。 那阻拦来自精工编织的贴身甲衣。 玉盘与玺印跌落,李隐很快攥住了骆观临的手腕,而后用力一转,猛然反推,将那短刀反刺向了骆观临的胸膛! 骆观临踉跄后退,两名禁军飞奔上前,一左一右立时将他押住。 殿内躁乱声一片,内侍伏地噤声,李隐看向骆观临,问:“就连先生也要负我,也要叛主求死么?” 骆观临口出溢出猩红血迹,他看着李隐,眼神已全然变了,一字一顿道:“骆某从不曾有叛主之举。” “某的主公,乃皇太女李岁宁是也!”他近乎畅快地道:“你这窃国者,不过是某为吾主铺路的棋子罢了!” 第640章 吾主乃真仁者 棋子。 这二字几乎让李隐眼底霎时间变得死寂,如万丈深渊。 他是以天下为棋者,自认从未入棋局,哪怕是出现了李岁宁从北境平安归来的变故,之后他不得不与之展开漫长对峙角逐,却也是与对方一人执黑子,一人执白子,乃是对弈之局。 可是……此时他却成为了他人口中的“棋子”? 李隐感到近乎荒谬地看着被禁军制住的骆观临。 一个憎恨女子当政的人,暗中效忠的却是另外一个女子? 李隐试图怀疑骆观临是在以此作为掩饰,掩盖真正的幕后之主,可是……对方在提到“吾主李岁宁”时,几乎是与有荣焉的、那幅无上忠诚的神态,实在毫无纰漏,且十分刺眼。 况且,在返回含元殿的路上,于变故频发之下,李隐心中已经起疑。 李隐慢慢走向骆观临,低声问:“所以,吐蕃犯境之事……是先生泄露的了?” 所以北境才会提前布防,将吐蕃之乱阻于太原之外,所以才有今日褚晦言之凿凿的叛国指认! 李隐目色赞叹:“吾分明从未与先生提及半字……先生竟是如此观察入微,智虑过人,实在叫人叹服!” “原来先生也是今日此局的关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