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750节 (第1/3页)
现下一切尚且可控,他在南面布下了重兵防御“平乱”,只要李岁宁靠近,便会被视作卞军余党。 任凭她能调集河南道兵马,但黔中道的兵马很快也会赶到。 在登基大典之前,她休想靠近京师。 而在那之后,他会是名正言顺上了天子谱牒的帝王。 即便她保有实力,但差了这一步至关重要的先机,之后谁输谁赢,实尚未可知。 这“尚未可知”四字,让李隐眼底兴起一层讽刺与少见的不耐烦。 所以,或许他的登基并非结束,而只是与她争斗的开始……这一再失控的麻烦阻碍,还真是层出不穷啊。 一个区区血肉之躯的小女子,怎偏偏就这样难杀呢? 李隐静静摩挲着扳指平复心绪,直到有宫人上前通传,道是骆观临前来求见。 第634章 即将迎来新帝 李隐转过身,面色看不出分毫波动过的痕迹:“请先生入殿。” 片刻,骆观临行入殿中,身上带着潮湿雨气。 虽已深春,雨水仍有两分寒意,李隐立即让宫人取来炭盆,为先生烘衣暖身。 “多谢王爷。”骆观临深深施礼,将手中文书呈上:“此乃登基大典流程拟定,请王爷过目。” 李隐一手接过,一手扶正骆观临的身形,见其形容不乏疲色,道:“这些时日叫先生受累了,此等繁琐之务先生本不必事事亲为,倘若累坏了身子,岂非叫本王心生愧责。” 骆观临的语气一丝不苟:“如今大事初定,各处可用之官员或事务生疏,或无法尽信托付,而登基大典事关重大,全程无小事,实不可有丝毫大意。” 言毕,与李隐道:“在下知王爷事务繁忙,但流程之事不可马虎,还请王爷勿厌其烦,务必仔细过目。倘有存疑处,由某来为王爷解惑。” 骆观临的态度认真而又自我,甚至有一丝强硬之感。 诚然,这并不讨喜,但往往令人十分放心。 这些时日,他一心扑在登基大典之上,旁的事务一概无暇过问,常常因为大典的礼制流程与别的官员生出分歧,乃至争吵。 李隐看似从不主动过问什么,但他很清楚,骆观临为他争取到了足够体面尊荣的礼制,却也绝不准许有“逾制”之处。 此刻,李隐依言坐下,细致过目典仪流程。 骆观临也被赐了座,脚边置炭盆,恭坐于下方,为李隐答疑解惑,他说到每一节流程时都很熟悉清晰。 一名内侍总管上前换茶时,见得这情形,含笑低声说了句:“王爷与先生对坐议事,倒已见君贤臣明之象了……” 李隐尚未反应,骆观临已顷刻间沉下了脸色,抬眼呵斥那内侍。 “大典尚未完毕,便敢如此妄言,倘若传扬进有心者耳中,岂非徒增事端!” 那内侍面色一变,连忙跪下认错,自扇耳光。 骆观临脸上没有怜悯,面向李隐,劝谏道:“此言未必事大,但如此不知慎言者,却是不堪留在王爷身侧侍奉。王爷须知,若为帝王,过于仁慈心软,同样是为失德。” 这甚至称得上是重话了。 李隐却依旧谦逊平和,面露受教之色,从善如流地让人将那内侍带了出去,并撤去其总管之职。 骆观临的脸色这才缓和下来,向李隐垂首示意罢,便将话题重新转回到大典流程之上。 李隐从始至终都很配合他,哪怕在一旁侍奉的宫人眼中,这位骆先生言辞激烈,态度强势,不知变通到甚至让人时常为之捏一把冷汗……幸而荣王殿下宽和仁德,否则早不知被拖下去多少次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