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729节 (第3/3页)
反而带一些忧虑。 骆观临慢慢皱起眉:“孤身率军入北狄,十之八九要有去无回,此女竟然狂妄冲动到了这般地步……” 李隐却是摇头,几不可察地叹息一声:“她能有这样的胆魄与担当,本王却是很难不对其生出敬佩感怀之心了……” “她此一去,在本王心中,甚至已足以抵消她混淆我李氏血脉之过。” 李隐眼底的欣赏感慨并非作假。 他的确很欣赏这样的人。 上天也该让这样的人遂愿,想做英雄的人,便该成全她,让她如愿成为叫人铭记百年的英雄……到那时,他也会铭记于心的。 但英雄事迹不能只在英雄身死之后才迟迟昭告世人—— 李隐道:“如此英勇仁德之举,当告天下人知之。” 秋风扫过足下落叶,骆观临的视线随落叶飘起,转瞬复又砸下,再开口时,声音冰凉如常:“只是如此一来,倒叫她享了这美名。” 李隐语调如风般和煦:“先生,这是她应得的。” 美名只对活着的人有用。 论起美名,谁能越得过阿效去,可结果又如何。 此刻当让天下人知道那位皇太女回不来了,回不来的人,又要如何去效忠? 他早就说过,为人主公者,安稳活着才是最要紧的本分。 可惜总有人不甘只做人主公,还想做救世的神。 不过,这世间的确需要有这样的人来救,大约是万物恒常,对错善恶,生死去留自有秩序,众生且就这样各司其职,倒也很好。 她且去做这英勇救世的神明,他只做一个庸俗治世的凡人即可。 神明不属于人间,凡世唯容得下凡人,自古以来皆是如此。 出了大云寺,李隐上马,道:“先生随我去一趟国子监吧。” “据闻卞春梁破城之日,乔祭酒选择主动留在了京师,与众监生共进退,护下了不知多少学子,师德大义实令人感佩……”李隐缓缓驱马,眼神敬佩:“本王未入城前便在想,待入京后定要亲自前去拜访。” 他之后必然要选拔人才,而国子监内的监生经此一事后,此时无不对乔央这位祭酒敬慕听从。 “乔祭酒的人品德行固然无可挑剔……”骆观临道:“但此人与常家往来甚密,又曾将那常岁宁收作学生,为此在登泰楼中大摆宴席,无人不知。” “那已是许久前的事了,彼时常岁宁不过寻常闺中女郎,乔祭酒又怎能料到之后的事。”李隐含笑道:“况且祭酒之所以与常家往来,归根结底不过是因从前同在阿效手下共事的交情而已。” 他一袭宝蓝广袖长袍,坐在马上,语气豁达疏朗:“而本王也是阿效的王叔,并非外人。” “王爷豁达,却也需要多加提防……”骆观临道:“不妨待见罢之后,加以试探其态度,再下定论不迟。” 李隐含笑好脾气地点头:“先生历来思虑周全,本王都听先生的。” 他自然不可能尽信乔央,无论乔央是何态度,对他而言这甚至没什么好试探的。 只是他初至京师,免不了要先安抚收拢人心,至于之后……一朝天子一朝臣,时间还很长。 急于血洗镇压各处,那是明后名不正言不顺的做法,不适合他这个李家人。 见李隐亲自前来,乔央忙让人摆茶招待。 三人相坐吃茶,骆观临少有言语,李隐感佩乔祭酒的苦心以及这些时日的不易,乔祭酒道了句不敢当,起身向李隐施礼:“倒是下官,要代国子监内众监生多谢王爷收拢京畿大局!” 李隐随之起身,扶起乔祭酒的手臂。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