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15节 (第2/3页)
此处狗洞的确隐蔽,且是无绝亲手所挖。 但刺史府防守森严,连只外来的苍蝇轻易都飞不进来,这处狗洞的存在,便仅有一个原因:有人允许它存在。 很快,此事便被人报到了常岁宁面前。 居院的内书房中,已沐浴罢,半披着发的常岁宁摆摆手,表示随他们去。 姚冉正在旁汇禀事务,也提到了海州战事,海州乱象仍旧未平息,但暂时尚未波及到淮南道管辖之下的楚州,常阔已让何武虎带兵去往楚州加强防守,并留意海州战况。 将主要事务汇禀完毕,姚冉看向常岁宁:“时辰不早了,大人奔波多日,不如早些歇息吧。” 常岁宁点头,笑着看向姚冉:“也辛苦你了,你也回去歇着吧。” “是。”姚冉施礼,正要退去时,忽听上首的大人问道:“这些时日的书信,全在此处了?” 姚冉微抬首,顺着自家大人的视线看去,点头道:“大人的私人信件,皆在此了。” 常岁宁便点点头:“无事,你去歇息吧。” 姚冉应下,退出了书房之后,眼底有一丝思索,大人是在等谁的来信吗? 常岁宁在那些书信中挑拣了几封来看,便撑腮打起了呵欠,遂也不再强撑,将书信放下,回了卧房去。 此夜无梦,常岁宁次日照常起身习武罢,正准备用早食时,有官吏匆匆前来传话,让她往前衙去。 前衙来得是今年的荔枝运输使者。 使者风尘仆仆,荔枝却新鲜非常。 荔枝运输不易,为了保证果子新鲜,多是以整棵树的形式运送,以保证荔枝不落枝,不腐坏。 眼下这些荔枝显然是刚被人从果树上剪下来处理过,此刻连着枝叶一串串整齐地码放在一口口箱子里,箱中铺着冰块儿,在炎炎暑日里冒着丝丝寒气,外皮半青半红的荔枝饱满鲜亮,一眼望去便十分解暑。 常岁宁不敢想,值此战乱之际,这些荔枝千里迢迢运到此处,这一路上到底耗费了多少物力人力,甚至是人命。 她知道,明氏并不是贪于享乐之人,对方所真正在意的是天子威严,大约是觉着,荔枝若不能正常运输,便代表着天子权威有失。 岳州重建朝廷拨款困难重重,金贵的荔枝却可照常运输——朝廷与天子的威严,究竟该如何维持彰显,每个人似乎有不同的见解。 见常岁宁一时没说话,那使者毕恭毕敬,而又满脸感叹地道:“陛下特让人传信,将今年的荔枝分一半运至江都,这可是从未有过的先例,可见圣人对常节使的厚爱程度……此乃旁人求之不得的无上天恩呐。” 常岁宁微微笑着点头:“使者说得是。” 说着,转头交待王长史:“使者一路舟车劳顿,让人带使者前去洗尘消暑,再令人备上酒菜。” 王长史应下,很快带着使者离开。 常岁宁看着那足足几十口箱子,让人先行合上,送去冰窖中保存。 常阔拄着拐,陪着常岁宁出了前堂,经过园中时,四下无旁人,常阔忽而试着问:“……那回殿下起高热,说想吃栗子……莫不是我听岔了?” 实则殿下说得应当是荔枝? 这件事,常阔早就想问了——殿下死后的那些年里,每逢荔枝运送入京,那位圣人都会让人送去崇月长公主府。 听说的次数多了,常阔便回想起了那件旧事。 彼时殿下大约十四五岁,头一回伤得那样重,昏迷了两日后,又起了高热,烧得糊涂间,口中竟一反常态地喊起“母妃”,说想吃“栗子”。 常阔俯耳一听,连忙接话:【栗子有得是!等咱们养好伤,当事儿地吃它个百八十筐!】 于是,待李尚转醒后,便见帐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