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54节 (第2/3页)
来得撤下的残食,他看向院中老枣树下的石桌:“今晚月好无风,大人与某不如于院中共用吧。” 常岁宁从善如流地点头。 三月深春的夜晚尚有两分寒凉,柳氏取了软垫,铺在石凳上。 金婆婆则帮着喜儿摆上碗碟,又忙取来酒盅和茶壶茶碗。 “您不必忙碌。”常岁宁笑着对忙前忙后的金婆婆道:“您白日里在丝织坊中已经足够操劳了,此时又岂好再劳烦您。” “大人这话老婆子不爱听。”金婆婆真心实意地笑着道:“正因白日里没机会见着大人,好不容易能多瞧大人两眼,我这心里不知多高兴呢,岂会是劳烦?” 话虽如此,但金婆婆也并未多做搅扰,只道:“大人有事只管唤老婆子过来!” 常岁宁便笑着点头。 骆观临被桌上的菜式吸引了注意,六碟菜,皆为素菜,不见一点荤腥。 但他绝不至于将此看作常岁宁的慢待,相反,如此时节,这些菜蔬不比肉食来得容易。 他试着问:“这些是……” “今日从农学馆里带回来的,皆为元灏所植。”常岁宁大致说明种植方法后,道:“如此成果,当与先生共享。” 想到方才与母亲的争执,骆观临的声音低了些:“骆某性倔,本不值得大人如此礼待。” “于我而言,先生之功,远胜过小小倔强脾气。”常岁宁道:“初接任江都刺史时,身边无几人可用,是因有先生在侧,我才能得稍许安心。” “之后先生又为我引见了王先生等人,我心中不胜感激。” “我知道,先生做这些,或不是为了我常岁宁。”常岁宁眼中含笑:“我知先生从一开始便待我存有成见,但我从未疑过先生待江都之心。” 有才干者,再添上一份愧疚弥补之心,骆观临待江都,便注定了是从不惜力的。 她双手端起茶碗:“我以茶代酒,替江都,敬先生。” 月色灯火下,常岁宁神态并称不上郑重,却透出诚挚。 对上那双通透幽静的眸子,骆观临端起酒盏,一饮而尽。 菜式皆清爽可口,胡瓜脆嫩,透着清甜,茹菜初尝微苦,入口却亦有回甘。 如此口感,骆观临即便已用过了饭,此刻却也很好入口。 他饮酒,常岁宁饮茶,二人对着清辉月色,闲谈着说起各处事务。 骆观临提到了郑潮:“郑先生入了无二院消息传开后,必然又会有许多文人涌入江都。” 古往今来,名士的选择,都是有号召力的。 而他们江都如今被治理得井井有条,一片太平,本就是个很好的安身之所。 这一年来,因外面战乱不断,而江都待前来落户者多有优待,虽有部分人仍未正式落籍,尚在安置考察之中,但江都城中,如今已少有空户。 尤其是黄水洋大胜后,江都这小半年来的户数增长,可谓是爆发式的。 而可以预见的是,这势头一时半会,没有熄灭的可能。 “大人该准备着手收紧落户政策了。”骆观临道。 常岁宁点头:“但有人投来,便不可拒之门外。” 文人也好,孤苦流民也罢,凡投来者,便是出于对她的信任,她无论如何都不能拒绝。 常岁宁道:“我打算将江都的增户安置计划,推及淮南道各州。” 这就是地扩大的好处了,家里够大就是好,很方便她捡人。 “还有江都其它政令,皆可视各州情形,试着推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