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45节 (第1/3页)
这一番话接连问出来,似很有些“到底谁才是军师”的不明歧义,但这恰恰是因为,他很了解李献的性情。 在未摸清李献的打算之前,他虽为军师,却也当少言。 “此事必然很快也要传到圣人耳中,且等圣人示下。”李献道:“在此之前,我等守好洛阳城便是。” “那汴州……”军师低声道:“雨水已停,料想徐氏大军很快便要有动作了。” “汴州……”李献笑了笑:“我只是奉命守住洛阳而已。” 他有他的职责,汴州也有汴州的职责,汴州作为洛阳前方的防线,是需要奉圣命死守的。 如若没有这场雨,汴州早该履行它的职责了。 他虽然带玄策军赶到了,但也不该妨碍汴州继续履行这个职责。 徐氏大军足有十万余众,比起他率军跋涉,主动前去迎战,当然是让汴州拼尽己能,先撕掉徐正业的一块肉,他在洛阳以逸待劳,更能稳操胜券。 “当年在南境,不正是如此吗。”李献语气很淡,似在提起一件很平常的事:“我与父亲奉旨守南境,守了整整一年,耗了异族大军整整一年,直到父亲身死,我们带去的亲兵死伤无数,方有崔大都督与常阔将军率玄策军前往——” 但后来,这场仗打赢之后,几乎没人记得他们韩国公府。 现如今,便是走在大街上,随口提起一句南蛮一战,世人便都只会道,那是玄策军的功劳,是崔璟和常阔的功劳。 “我和父亲当年可以如此,汴州自然也无不可。”他道:“这是为大局,为洛阳安危,更是为一举击杀徐氏乱军之胜算而虑。” 片刻,军师适才应了声“是”。 “只是,汴州若有什么闪失……常大将军怕是难辞其咎,毕竟是他们放走了徐正业,才连累了汴州。”李献抬手拎起茶壶:“但无妨,我必会守好洛阳,只要洛阳城安稳,常大将军便不至于被治以重罪。” “至于连累汴州之过……”他慢慢往茶碗中倒注茶水,边道:“只能待事后,再向圣人为常大将军说一说情了。” 军师会意笑了笑:“将军到底念旧。” 李献端起茶碗,诚然道:“常大将军是个好人。” 又道:“且运气也一向很好……说来,他当年乃是草莽出身,只因得了先太子殿下赏识重用,方才成为了名震天下的常大将军。” “此番将军初回京,便领下如此重任,可见圣人器重……”军师道:“若此战得胜,将军便也可以一战扬名,一展抱负了。” 李献笑了一下:“如此说来,我的运气终于也要到了。” 崔璟身死,那么此战由他指挥,论功时,便不会再有人压在他的前面,掩去他的名字了。 天时地利人和皆备,这运道二字,也终于轮到他了。 “人的运气不是一直都有的。”他喝了口温热的茶水,缓声道:“所以,我不能容许此一战有任何闪失。” 那么,就且等汴州的消息吧。 …… 一连阴沉多日的天色,在今日临近暮时,天际边终于现出了一抹灿烂的霞光,刺破了层层乌云,将因连日雨水的缘故而变得浑浊的河水,映照得闪闪发亮。 一段芦苇杂草丛生,看起来似乎不会存有人烟踪迹的蜿蜒偏僻河道旁,河岸边沿处停泊着一艘战船。 而若再细看,便可见不止一艘,而是两艘,十艘…… 这些战船的船身外观做了掩饰,又取蜿蜒之处作为天然视线盲蔽之区,若非靠近此处,便很难察觉它们的存在。 此刻,最大的那艘楼船的二层围栏处,站着一名少女,拿手挡在眉眼上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