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33节 (第1/2页)
肖旻会意,也让自己的人去了外面守着。 “肖将军果然未曾辜负圣人厚望,短短时日间,已在军中站稳了脚跟。”钦差太监满眼赞许之色。 “公公谬赞了。”肖旻抬手示意对方落座,边道:“此非肖某之功,皆因常大将军用心提携。” 常阔给予了他足够的体面与尊重,底下的人才不曾轻看他。 钦差太监面上赞许之色更浓了:“咱家观肖将军,很是精通与人相处之道,如此甚好……圣人也很希望看到肖将军能与常大将军交好,齐心之下,才能更好抗敌。” 微微一顿后,才叹息道:“只是……或要委屈肖将军一二了。” 身为主帅,却要处处被副帅压一头,心中难免不满,这都是可以预见的。 “……”肖旻沉默了一下。 所以,对方是将他在常大将军面前的姿态,看作了强颜欢笑,咬牙谄媚,忍辱负重吗? 有没有一种可能……他根本没有在演呢? 见他不语,钦差太监只当他默认了,便给予了一番宽慰劝导。 末了,又低声示意他多加留意常阔父女的动向,必要时,及时密报于圣人。 肖旻:“……肖某明白了。” 这才是这宦官今日来见他的重点。 圣人相疑常大将军,令他假意交好,以便密切监视。 这对他来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尤其是“假意交好”这个提议,很是强人所难。 将一切安排妥当后,宦官们便未再久留,于三日后,即动身回京。 而这三日内,军营上下论起累成狗,元祥敢说第二,便没人敢称第一。 皆因他白天跟在常岁宁身后忙前忙后做事,晚上则点灯熬油,偷偷给自家大都督写信。 为何一写便是三夜? 还不是因为需要写的事情太多了? 尤其是除夕夜常家女郎与人切磋时的场面,他花了两夜来写,笔都写断了两根……根本写不完! 写到第三夜时,什么都想写一下的元祥意识到不能再这样放纵下去,否则,这封信怕是没办法赶在正月里送出去…… 为了确保大都督能及时看到信,元祥一再压缩简略之后,将二十页信纸塞进了快要被撑破的两张信封里。 末了,不忘将“开过光”的铜板一并让人带上——别人有的,他家大都督也要有! …… 而元祥这边刚让人将信送出去,常岁宁那边,也先后收到了几封来信,皆是从京中送来的。 常岁宁盘腿坐在沙盘后,随手拿起最上面的一封来看,见其上字迹,当即觉得有些不妙。 欸,问罪的来了。 第268章 可敢赌一赌 常岁宁展信。 是老师来信。 是老师以老师的身份来的信。 所以,她的老师,终于是见到那幅她留在大云寺的画了。 也果然与她预料中一样,只要老师见过了她笔下竹石,定会发现端倪——现下这封信,便印证了这一点。 但在眼前展开的信纸之上,统共只三行,九字。 其上三行所书,是为三问—— 安否? 欲何为,何往? 何故? 作为真正学富五车,受天下文人景仰的高官大儒,她的老师,自然写得一手顶好看的字,纵然说是现世无人能及,也不为过。 可这样一位大儒,此刻这短短九字,细观之下,却称不上端正悦目。 他似是落笔太重,又太慢。似举棋不定悬而未决,又似破釜焚舟不顾一切。 而这一切繁杂矛盾的心绪之下,所藏着的,不过是不敢表露太过的“期许”二字。 他似字字在质问,迫切想要得到她的亲口印证,但最先问出口的,却仍是她的安危,安否,安否…… 欲何为,欲何往……是在担心她的日后,想知晓她的打算。 而“何故”二字,便是在与她印证“真与假”,“虚与实”了。 她的老师很擅长生气,生气时很擅长骂人,骂上三天三夜也断不会重样,但现下在面对她有可能存在的撒谎隐瞒之举,却只有这寥寥九字。 信的那边,是一位老人谨慎小心的探问,是生死重逢之间的近乡情怯,是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镜中花,水中月,唯恐一线妄念落空破散的战战兢兢。 常岁宁又静看片刻,口中轻轻叹气。 突然就觉得,自己这个学生当的,实在很不是个东西。 她区区一个短命鬼,怎就劳得老师这般挂念十数年呢。 她未急着去看其它来信,而是先铺了纸,提笔回信。 从前,她犯错惹了老师不悦时,最是喜欢将“没办法,谁让学生随老师呢”这等讨打之言挂在嘴边。 学生随老师,当一随到底,老师来信三问九字,学生回信,那便也以九字作答好了。 常岁宁写满九字,即搁笔,轻轻将墨迹吹干,仔细叠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