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03节 (第2/2页)
多。 但气氛之所以相对和缓,并不全是因为那把砍柴刀。 起初见常岁宁,众人尚是有些质疑在的,这些时日他们都或见或听过这个小姑娘,也知晓她为练兵布防之事出谋划策颇多,甚至就连葛宗也是死于她手,虽为女儿身,却实在不容小觑。 他们也很感激这位女郎。 但武将人家出身的女郎,擅长与战事兵事相关之道,也很可以理解,毕竟耳濡目染,家学传承嘛。 可现如今他们所议却是城中内务,多为文官所领,这小姑娘哪里又能插得上手? 恩人归恩人,可隔行如隔山! 那小姑娘坐在那里,起初并不插言,偶尔喝口茶,也不知听进去多少。 待他们都将各自意见阐述了一遍之后,那小姑娘才开口,先将他们所言归总了一番,提炼出需要解决之处,及有争议之处,竟无一处遗漏。 四下不自觉静下。 旋即,又替他们一一梳理,将难题拎出来逐个商议,集众人所议,再结合城中现状,敲定最适合的解决之策。 她所言并不武断冒犯,很尊重他们每个人的看法,纵有驳回,也会先给予肯定,说出可取之处,再言明不妥之处在哪里。 行事作风,竟半点也没有他们刻板印象中的武夫气。 且她对一城事务似很熟知,也很懂得治理之道该有的章程,并不天马行空,一味脱离实际。却又非纸上谈兵照搬套用,而是精准的对症下药,守章程之余又可见灵活变通。 两个时辰议下来,堂中几乎已无争议。 众人心头只尚存一处疑惑,隔行如隔山啊……山呢? 众人施礼散去后,有人结伴同行,压低声音交谈:“……你们说,常大将军养出这么一个女儿来,是怎么个打算?” 既是教出来了,必是想过用武之地吧? 若是嫁人相夫教子,那便暴殄天物了。 用来打仗吗?仍也有些屈才。 众人议论着离去。 常岁宁也与云回出了议事堂。 外面天色已暗,积雪融化了大半,冷意袭身。 二人边走边说着话。 云回看向身侧少女的眼神又有了变化:“……我若遇到难题,还能再来请教你吗?” “请教谈不上,我所言也未必都是对的。”常岁宁道:“但多个人多条思路,许多答案都是在碰撞之后得出来的,在我离开和州之前,你随时可以来找我。” 云回一怔后,问:“你和常大将军要走了吗?” “嗯,应就是这几日。” 常岁宁转头看向他,最后道:“其实你不必太过彷徨,只需记住一点,值此关头,城中情形特殊,一切规矩皆是死的,城是活的。你以此念治城,和州城自然会活起来的。” 云回望着她,受用地点头。 …… 当晚,云回在灵堂中为父兄守灵。 常阔与常岁宁前去吊唁上香。 待上罢香,父女二人要离去时,忽听下人通传,道是宣安大长公主到。 第246章 阳光甚好,正当赶路 听得下人这声通传,常阔浑身的汗毛立时竖起,进入顶级戒备状态。 他下意识地环顾灵堂四下,似在寻找可躲藏之处,唯一可供选择的似乎便是堂中停放着的棺木,但那太过冒犯太过不敬,念头闪过的一瞬,常阔便在心底悔过地念了句阿弥陀佛。 于是他拉起女儿的胳膊就往外走,口中催促:“走,阿爹还有事要同你商议。” 然而紧赶慢赶,在出了灵堂,步下石阶之际,还是迎面撞上了宣安大长公主母女二人。 常阔脚下一顿,神色凝固在脸上。 大长公主眼神倨傲懒散,慢悠悠地将他从头到脚打量了一遍。 常阔被她看得心烦,这心烦摆在脸上,皱起眉,但不说话。 大长公主也没有开口的打算,二人似在无声秉承着某种默契的规则——先开口者输。 见此情形,常岁宁在心里说了个数。 三岁…… 这俩人加一起,不能再多了。 掰开分一分,每人一岁半。 有两个一岁半在此,这开口的重任便理所应当地落在了她和李潼身上。 “大长公主殿下,潼潼阿姊。” “见过常大将军。”李潼朝常阔行礼罢,看向常岁宁:“常妹妹这是要回去了?” 常岁宁向她点头。 “宁宁且等一等。”大长公主的视线也落在常岁宁身上,神态温和:“不着急回去,待我进去上炷香,我恰有些话要与你说。” 常岁宁自然点头应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