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73节 (第1/2页)
崔洐从外面进来行礼,低声道:“长孙氏族人已顺利出京,一切都已安排妥当,定会护送他们平安抵达黔州。” 崔据点头。 那些明施宽仁之举者,暗中却未必宽仁,长孙氏虽已注定败落,但若能保有一丝血脉,便可尚存一缕星火。 “父亲……”崔洐犹豫片刻,还是拧眉道:“明后如今行事愈发不顾后果,再这般下去恐怕……” “你终于也能看清此事了。”崔据道:“我早已说过,士族与明后,注定只能存其一。” “可她怎么敢……”崔洐语气里有压抑着的离奇的愤怒:“先是裴氏,再是长孙氏,她这般行事便不怕……” “你欲杀人,还不允人反击吗。”崔据转过身,打断了儿子的话:“此事她退不得,我崔氏同样已退不得,存亡胜负,且尽人事,听天命。 令人召集族人,前去知事堂议事。” 崔洐应下。 崔据出了祠堂,一名心腹老仆跟随左右。 “并州近日可有传信回来?”崔据边走边问。 “回家主,近日不曾有信传回。” 崔据眉心蹙起,有一丝忧色。 并州? 崔洐不禁问:“父亲,何人身在并州?” 并州是那逆子辖地。 崔据:“令安此前奉密旨出京去往并州,走时匆忙,十日前方传信回府说明内情。” 崔洐一怔。 所以,彼时他眼中的那逆子率兵不告而别,是因提早奉了密旨出京? 崔洐皱眉,忽然觉得自己当初大怒之下病得有点冤。 不免又问:“既有来信,那父亲为何不曾告知儿子?” 崔据看他一眼:“你若在意他的事,这封信他便会令人送到你手上了。” “……”崔洐脸色变了变,片刻才又问:“为何突然去并州?不是说去北境练兵重修边防?” 崔据面色几分凝重:“并州恐有变。” 且只怕并非是那位长史之变。 令安此时不知是何处境,是否平安…… 崔据放心不下,遂令人密往并州查探消息。 …… 此一日,常岁宁一行人的马车已抵宣州。 在途中,她察觉到蹊跷之处,也曾让人快马加鞭去往并州,给崔璟送一封信,只是不知此时是否已送到他手中? 常岁宁思索间,马车已过宣州城门,阿点忍不住掀开车帘,好奇地往外看去。 后面一辆马车里的常岁安却半点兴致都无,这几日随着离宣州越来越近,他也肉眼可见地越来越紧张。 第224章 宣安大长公主 他马上就要见到那位传闻中的宣安大长公主,及她的女儿了…… 虽说摇金已与他做过保证,不会将他献给大长公主府上女郎,但他午夜梦回间,时常会记起摇金最初那句“常大将军府上的郎君生得俊美不凡而又孔武有力,正是女郎会喜欢的那种郎君”—— 因此常岁安始终无法真正放下戒心。 “郎君且看,这宣州虽不比京师繁华,却也富庶热闹,风土人情也别有一番风味。”剑童将车帘打起,有心消解自家郎君的紧张。 常岁安闻言便也抬眼去看,这一瞧恰看到一名中年男子抱着头惊慌失措地跑过车边,紧跟着,一名举着鸡毛掸子的妇人追了上来。 常岁安脸颊一抖。 这就是宣州的风土人情吗? “……”剑童连忙将车帘放下,再看郎君愈发紧张的神情,不由在心中暗道一声“罪过”。 常岁安这厢满心紧张,只盼着马车能慢一些,而宣安大长公主府中,此刻却有人满心焦急期待。 “人呢?怎还未到?”一名十八九岁的女郎在厅中踱步,不时就往厅外看去,片刻都安静不下来。 坐在主位上的妇人衣饰华贵,气质雍容,五官舒展大气,此刻怀中抱着只狮猫,无奈叹气:“李潼,你给我坐下,瞎转什么呢。” 这正是这座府邸的主人,传闻中那位宣安大长公主了。 被她唤作李潼的女郎仍伸头往外瞧:“母亲,您瞧这都快午时了,还未见着人,该不会半路又不来了吧?” 宣安大长公主从容道:“既入了宣州城,煮熟的鸭子……” 一旁侍立的仆妇目不斜视地轻咳了一声。 宣安大长公主轻抚猫头的动作一顿,微笑改口:“这到了家门外的贵客,还能飞了不成?” 说着,勒令女儿李潼坐回去。 李潼只得遵从,又不禁好奇母亲怎能做到如此镇定的? 宣安大长公主看起来的确镇定从容一如往常,只是若细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