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27节 (第2/3页)
一无所知,自然不可能轻易松口。 “可那算命的高人说了,只有冯家女郎的八字能帮阿慎消灾。”昌氏拿出在路上就准备好的说辞。 应国公嗤之以鼻:“这哪门子的高人,怕不是收了冯家的好处吧?” “我岂会如此蠢笨,叫冯家的人在我眼皮底下做手脚?”昌氏:“那高人说了,此次要消的不止是阿慎的灾——若不及时将这灾气驱除,来日或会殃及整个应国公府,我与国公怕也会受牵连的。” 应国公面色一滞。 片刻后,道:“……也罢,宁可信其有吧。” 昌氏听来甚觉讽刺,这招果然最是奏效。 应国公看向她,拧眉道:“冲喜消灾可以,但灾从人来,你更应管教约束好他,让他安安分分养伤,莫要再惹是生非了!” 也怪他从前糊涂,竟觉长子随了他的男子风范,反观两个庶子太过怯懦畏缩,叫他看不上眼。 直到这些年来随着长子闯的祸越来越多,且那男子风范分明只用在闯祸闹事之上,正事则一事无成…… 他才后知后觉地意识到,长子虽然随了他一部分精华之处不假,但却是取其精华组成糟粕。 于是,他渐渐品出了庶子的好来,真真是年少不知乖儿好,错将逆子当成宝。 现如今他提到长子就觉糟心。 若非圣人前不久刚亲口提醒过他,要他管束好家中之事,不要再闹出麻烦与话柄来,他真想立刻废了那逆子的世子之位。 圣人有言在先,那如今便只先避一避这多事之秋的风头,待过个三年两年,他再以长子膝下无出之由,换个乖儿子来做世子。 但前提是那逆子决不可再惹事了! 应国公将这最后的底线写在了脸上。 昌氏于心底凉凉地苦笑了一声。 还底线呢,殊不知这底线早就暗中被踩穿踩烂,渣都不剩了。 只她暗中在苦苦收拾这烂摊子罢了。 “虽只是个侧室,但该安排的还是要早些安排,你自去忙吧。” 应国公不耐烦地打发了妻子,让次子继续陪他下棋。 昌氏离开后,应国公与次子闲谈间,随口教育道:“……如今局势不比前些年稳固,正因你们是明家子孙,才更要谨言慎行,千万不要学你们长兄的坏毛病。” 少年恭儒地应下。 父亲实在多虑了,长兄的性情是父亲和嫡母一手养出来的,他们这种自幼活在嫡母阴影敲打下的庶子,又哪能学得会这种高难度的东西。 偏他父亲大约是觉得大的养废了,重新养个小的要加倍用心些才行,故而还在继续说教。 “争强斗狠,鲁莽行事更是不可取,且看那位常家郎君如今的下场,就是最好的前车之鉴!” 这样一比,他家那逆子竟还算安分的了。 真要摊上常家郎君那种冲动无脑、连长孙家的女郎都敢乱杀的疯儿子,他真是要没活路了,干脆收拾收拾直接撞死在阿姊面前得了! 应国公莫名几分庆幸,又觉管束家中子女势在必行,遂继续教导起了次子。 …… 大理寺前衙中,身上仍穿着被抓时那身衣袍的少年,此刻跪在大堂之内,相比那日离家时的意气风发,此刻只剩下了狼狈不安。 “你不肯承认杀害长孙七娘子之事,那玉佩之事,你又作何解释?” 问话的是刑部侍郎,此案由三司会同审理。 此刻堂中除了三司长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