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87节 (第2/2页)
卢氏目露惊惑之色:“可……可那晚正是他们让妾身从中劝一劝的呀!” “他们口中的劝,显然意在让你劝阻那逆子,岂会是叫你从中附和?”崔洐无奈至极地叹气:“夫人啊,凡事你也得动一动脑子的!” “妾身哪里有什么脑子可动……”卢氏面色愁苦,自嘲自怨:“妾身倘若是个有脑子的,又哪里会生出琅儿这么个没脑子的呢。” “……”崔洐一噎,再无话讲了。 他这妻子,虽没太多脑子,但胜在心肠不坏,性子绵软懂得顺从,心思简单好捉摸。 同那心思过重性子执拗的郑氏,实是两种人。 二人所生的儿子,也是截然不同的性子。 想到那一身反骨的长子,崔洐顿觉心口处那郁结之感更甚了几分,眉心也高高隆起。 那逆子在芙蓉花宴上做出了那样的荒唐之举,却至今不曾归家解释一句,显然是丝毫没将他这父亲放在眼中! “郎主。” 有仆从走了进来行礼。 崔洐拧眉问:“可是那竖子回来了?” “尚未见六郎君回来。”仆从道:“是老郎主使人传话,请郎主去外书房商议要事。” 崔洐闻言未敢耽搁,立时下了榻。 父亲知他病了,却仍让人来寻他前去议事,这“要事”必然格外紧要。 卢氏便与女使一同侍奉他更衣。 崔洐匆匆去了外书房。 “咿,父亲呢?”崔琅蹑手蹑脚走了进来,却发现只母亲一人在堂中独坐喝茶。 卢氏掀起眼皮看了次子一眼:“你倒是会掐着时辰回来,这会子他去了家主那里,一时半刻是顾不上打你了。” 崔琅大松一口气,也凑了过来喝茶,见她眼尾微红,不由“啧”道:“阿娘方才这是又糊弄父亲呢。” 卢氏刚演完有些累,懒得理会儿子。 “阿娘,您瞧着父亲他得知了长兄求娶常娘子之事时,究竟是什么反应?可有些许松口的迹象没有?” 见阿娘不理自己,崔琅又凑近些,“嘿”地笑了,压低声音问:“儿子的意思是……我以后有没有可能也不娶那四家的女郎,去娶别家娘子?” 卢氏将茶盏放下,感慨道:“怎么没可能呢,凡事皆有可能。” 崔琅眼睛微亮:“那依阿娘看,有几分可能?” “喏,瞧见没?”卢氏微抬了抬下颌,眼睛看向堂外的方向。 崔琅跟着看过去,只见他养着的那条黄狗正在院中吐着舌头朝他欢快地摇着尾巴。 他阿爹规矩多,准许狗进院子已是极限,进屋是断不能的,日子久了狗便也养成了这守规矩的习惯,只在院中呆着。 可阿娘忽然让他瞧狗作甚? 崔琅疑惑间,只听自家阿娘道:“同你变成狗的可能差不多。” “……?”崔琅面现苦色。 这便是阿娘的“凡事皆有可能”? “你突然问这个作何?”卢氏看向儿子,狐疑地问:“莫不是有什么想法?” “儿子能有什么想法?”崔琅使出反问大法来掩饰心虚。 “你最好是没有。”卢氏感叹道:“一个崔家长房,统共两个儿子,可不能全是反骨,不然这日子还过是不过了?” 崔琅也感叹:“儿子倒想呢,奈何这骨头不比长兄那般硬,纵是想反,怕也没这本领。” 说着,他岔开话题:“不过,阿爹不是病了么,祖父怎还喊人去议事?这是出什么事了?” “我又哪里知道。”卢氏并不关心这些,或者说这不是她该关心的,她很清楚有些事她关心与否都不会改变崔氏族人的决定。 她只对儿子道:“你若想知道,跟去听听便是了。” 崔琅忙不迭摇头:“这种时候我去了便是找骂,我才不去呢。” 况且,他又不比长兄那般成器,从前行事又过于纨绔,若果真是族中极紧要之事,祖父真不见得乐意让他听。 反正不管出了什么事自有祖父他们在呢,不必他去瞎操心,他也乐得轻松。 “我听你院中的管事说,你这些时日一直在使人暗寻什么擅医眼疾的郎中?”卢氏此时随口问儿子。 “是有此事……”崔琅喝茶的动作一顿,尽量自然地道:“我有位同窗家中人患了眼疾,我帮忙来着。” 卢氏打量着他。 崔琅忽觉坐不住了,放下茶盏便起身:“既父亲不在,那我就先回去了,阿娘回头记得告诉父亲一声儿,儿子已经来过了!” 好巧不巧,此时外面哗啦啦地落起了雨来。 崔琅也未留下避雨,只催着女使取了伞来,由一壶撑着伞离开了此处。 他得去问问他院中管事,寻郎中的事办得怎么样了,嘴巴这么快,不晓得办事有没有这般积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