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十一 选锋军 (第1/8页)
午夜,丑时。〈 临安城南的玉清寺的大殿正中,两个中年女尼一个白衣,一个灰衣,正并肩坐在蒲团上。 赵月如走进大殿,在那两名女尼面前双膝跪倒,道:“弟子拜见师父,师叔。”说着恭恭敬敬嗑了三个头。 白衣尼睁开双眼,微笑道:“起来吧,徒儿。和你说过多少次了,我和你师叔都是方外之人,不必这么拘泥礼节。” 赵月如道:“是。”这才站着身来,重手而立。 灰衣尼问道:“月如,今天和你比武的那个少年是什么人?他怎么用‘雷历风行**’呢?” 赵月如忍不住问道:“师父,什么是雷厉风行**。” 白衣尼道:“雷历风行**是数百年前风雷上人作创的绝世武功。不过这数百年以来,只有‘江湖三奇’中刮‘龙鹰’万显声一个人练成过。这个孩子难道是万显声的弟子吗?我倒没听说万显声收过徒弟啊!” 赵月如道:“他叫杨炎,是同安郡王的孙子。” 原来杨沂中是两朝老臣,皇帝赵眘以为旧臣,尤其礼重,常以爵名相称而不呼其名。永安公主也不敢直接说出杨沂中的名字来。不过白衣尼和灰衣尼显然是知道她说的是谁。 灰衣尼道:“杨沂中的孙子,怎么和万显声撤上关系的?而且看他向雷厉风行**显然己经练到了笫四层, 居我所知,当年万显声练到这一步也要到三十岁以后方才到达。他有多大年纪?” 赵月如道:“居弟子作知,他是同安郡王三子的儿子,父亲早亡,他和母亲一直生话在外面,五年前才回杨家。二年前在建康府御前诸军中从军,今年大概是十九,二十岁了。” 白衣尼笑道:“师妹,别人自有别人的机缘巧合,我们在这里胡猜些什么。” 灰衣尼叹道:“师姐,想不到我们闭关修练十余年竟都成了井底之蛙,一个二十岁不到的孩子居然能练成‘雷厉风行**’。” 白衣尼笑道:“天下之大,奇人异士有的是,你我又算得什么。不过这临安城中居然还有这样天资过人的少年人吗?”转头又对赵月如道:“今天你和他比武,师父和师叔去看了,你说的两年以前,就和你比试的那个少年就是他吗?” 赵月如道:“是的,两年前我们比过一场,虽然当时教官判弟子获胜,但实际上是和他不分胜负,这一次……” 白衣尼道:“这一次你不是嬴了吗?他己经前场认输了。” 赵月如道:“但这一次弟子是占了武器的便宜,而且他虽然是用的剑,使出来的却是刀法,因此他的武功并未能全部辉出来,他虽然认输了,但弟子并不认为是真正嬴了。” 灰衣尼到有些奇怪,道:“月如,你们交手两次,都是你赢了,但你为什么对他这么在乎?” 赵月如迟凝了一下,终于将五年以前,她第一次和杨炎相遇被杨炎空手夺棍的往事说了出来。 灰衣尼听罢之后,笑逍:“那不过是小孩子间打闹罢了,你怎么还耿耿于怀呢。” 赵月如听了,默不作声。 白衣尼叹道:“徒儿,你对胜负太过于执着了,这恐怕会成为将来你武功大成的障碍。” 赵月如道:“弟子不明白,还请师父明示。” 白衣尼叹道:“五年以前,我们收你为徒,一方面固然是因为你精诚所至,另一方面也是看你天资过人,实在罕见。所以才将你收在门下。传你小无相功,五年之间你果然有了相当的成就。不仅比你的几个师姐妹强得太多,就是我和你师叔在你这个年纪也逊色不少。只是这小无相功讲究无相无色,与道家的清净无为一脉相通,你如果太执作于胜负成败,实在不是无相之道啊。” 赵月如垂道:“师父师叔大恩弟子永世难忘,只是弟子愚顿,恐怕有负师父师叔的厚望。” 白衣尼叹道:“这不是什么愚不愚顿,解铃还需系铃人,你自己的心结还要靠你自己去解开,我们也帮不了你。” 灰衣尼道:“师姐,她年纪还小,以后会慢慢明白的。” 白农尼笑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如果放不下胜负么,小无相功终难有大成。”突然扬声道:“房顶上是那位朋友,可否下来一见。” 只听一个苍老的声音道:“老尼姑,好耳力啊!”话声未落,己有一人落在殿外。 来人年纪在六十左右,一身粗布衣服,满是补丁,头花白,背驼隆起。赵月如仔细一看原来这老人竟是个驼背。不过虽是驼背,身材却以一般人高得多。白衣尼和灰衣尼一见这驼背老人,立即双双起身,走出殿外。永安公主也跟了出来。 白衣尼笑道:“乙老前辈,原来是你,你怎么到临安来了?” 驼背老人哈哈大笑道:“怎么?这临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