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烈风 第211节 (第2/2页)
次前进掩护,与此同时,远处的山头上,炮兵连队也已经完成了转移,在山脊位置上重新架起了107火箭炮,瞄准了河岸的方向。 在这样的布置下,对方已经完全压制住了己方继续逃窜的全部路线。 如果己方继续向西,那么他们就用火箭炮洗地轰炸,延缓己方的速度,方便渡河的先锋部队追击; 如果己方选择固守河岸防守,赶来的另外两只连队又可以及时对先锋部队进行支援,从火力上全面碾压。 如果沿河向南北任意方向逃窜,无论是渡过萨尔温江、靠近北侧的先锋部队、还是留在东岸、更靠近南侧的支援连队,都可以不断沿河追击,然后在一次又一次的小规模冲突中彻底把己方咬死。 无懈可击的战术,并且是几乎找不到破绽的漏洞。 己方唯一的机会,就是在极短的时间之内把渡河的先锋部队全部打掉,然后沿河北上,向北边逃窜。 但这样一来,己方又必然会暴露目标,面临被火箭弹灌顶的风险。 没有完美的策略,有的只是相对可行的策略。 陈沉眉头紧皱,他在心里快速计算着敌人的距离、以及敌人部队调动的速率,想要从中找到那一条可以“穿插而过”的缝隙。 两支支援连队距离河边还有至少10分钟的路程,先锋部队已经布置位于河岸边的火力点,他们最多在两分钟之内就会发起强渡,而在火力掩护之下,最多4分钟,他们就能完成渡河。 6分钟。 这也就意味着,先锋部队和支援部队之间,产生了4分钟的时间差。 这4分钟的时间差,就是己方的机会! 陈沉眼睛一亮,心里已经有了策略。 于是,他立刻转向彭德仁的方向,但还没等他开口,后者就抢先说道: “陈长官,队伍不行了!” “队伍不行了?!什么意思?” 陈沉又是疑惑又是愤怒,他已经猜到了彭德仁所说的“不行了”是什么意思。 队伍要散了。 在被迫用彭德仁的亲兵拖延住敌人之后,这支同盟军的士气没了。 他们永远不可能理解什么叫牺牲,永远不可能理解什么叫“节节阻击”,更不可能理解什么叫“铁原战术”! 他们可不是当初那支把9000多人分成两百多个小阵地,靠着一个阵地几十个人、一个阵地一个阵地打空、一个建制一个建制打没的玩命战术死死阻击多达十万敌军的神兵,他们只是在看到队友战死之后就会立刻生出恐惧、立刻打算放弃的乌合之众! 没有任何办法,这是根本性的差距。 哪怕陈沉预先做出了准备,可面对这样的情况,他仍然是愤怒之极。 而在听到陈沉的质问之后,彭德仁居然不由得新生退意。 他隐隐感觉,自己面前的这个男人就是一头暴怒的狮子,不仅要把敌人撕碎,甚至自己在他面前,也不过是一个孱弱的附庸…… 稍稍定了定神,彭德仁开口回答道: “有人要走,从第五组开始,到第十组,他们全部都要走。” “他们想要向北越过边境线去北方,他们不想再打了!” “不想打,就能不打吗?他们以为魏怀仁的边防营会放过他们吗?” “还是他们以为,魏怀仁追不上他们?火箭炮追不上他们?!” 陈沉的语气冰冷,彭德仁赶紧回答道: “我已经说过了,但是……” “不用说了。” 陈沉毫不犹豫地打断了他的解释。 没有必要,彭德仁已经丧失了对这支队伍的大部分掌控力,事实上,留下来的恐怕也不是因为他的权威和领导力,而是因为…… 他们觉得,往北边走,会更容易死。 东风兵团和同盟军已经彻底割裂了,陈沉的指挥体系也开始崩解。 现在双方唯一的共同目标就只剩下了一个:活下去。 这是战场上最危险的情况,指挥失序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甚至比弹尽粮绝还要夸张! 可是,陈沉没有任何时间去做什么战前动员、去做什么思想建设工作了。 他能做的,只有在这种最极端的情况下,想办法重新把这只队伍聚起来。 于是,他立刻下令道: “想走的任何人我都不拦着,但是,他们至少要完成对渡河的先锋部队的拦截再走。” “否则,他们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跑得掉!” “明白!我去通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