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66章 功臣难为 (第2/4页)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根本什么都不懂——你不懂!一点都不懂!” 顾自絮絮叨叨的,东方越撑着疲惫的身子,脚步沉重的走出了佛堂。 外头的雪,还在纷纷扬扬的下着。 这丫头,喜雪。 也不知如今身在何处,天空是否也下着雪? 伸出掌心,雪花落在手面上,稍瞬即逝,融化成沁凉的水珠。被恩怨纠缠了十多年,沉淀了十多年的负罪感,一朝得到释放,竟有种无事一身轻的感觉。 这种感觉,比他登上九五之位,更畅快淋漓。 如释重负的吐出一口气,东方越站在雪地里,满目白雪皑皑,覆盖了不久之前的血腥屠戮。那些被埋藏在雪地里的鲜血,都将被冻结,从今往后除了史书工笔留于史册,再无迹可寻。 “丫头,下雪了,爹陪你打雪仗堆雪人,就像——寻常人家的父女一般,可好?”音落,东方越一口黑血喷在雪地上,融了脚下厚厚的积雪。身子一晃,在众人的惊呼中,伟岸的身子砰然倒地。 摄政王病危。 太医院内,御医们焦灼万分。 听得东方越病危,赵禄疾步去了太医院,“如何?” 首座御医急忙行礼,“摄政王毒发攻心,危在旦夕。” “还有救吗?”赵禄蹙眉。 御医俯首,“只能尽力而为,所幸摄政王内力浑厚,应该还能撑得住一些时日。只不过这毒来得太烈,要解毒怕是——” 赵禄抬手,“摄政王暂时不能死,明白朕的意思吗?” 闻言,御医一怔,继而瞧了赵禄身边的顺子一眼,顺子微微点头示意。 “微臣,明白。”御医垂眸。 “明白就好。”赵禄走进内阁,东方越直挺挺的躺在床榻上,面如死灰,双眸紧闭。一头华发倾泻,看上去不过是个垂暮将朽的老者,已然没有丝毫的杀气,更谈不上威胁。 可赵禄却深知,这神射军到底还在东方越的手里,只要东方越活着一日,神射军就不可能平静下来。蠢蠢欲动了十多年,想要让这滚烫的沸水就此歇息,一时半会是绝无可能的。 “皇上?”梁以儒蹙眉。 赵禄一声叹,疾步转出门去,继而慢下脚步。 “此时此刻若让摄政王殒命,只怕神射军必反。”梁以儒低语。 “朕自然知道,东方越不能死。乌托国还在作祟,好不容易平息了茂王之乱,若此刻神射军反了,那么朕只怕真的要守不住这大燕的天下了。”想了想,赵禄突然道,“去清梧宫。” 梁以儒俯首,紧随其后。 这种时候,赵禄自然是去找赵朔为先,毕竟赵朔与东方越对峙多年,比较了解东方越的行事作风。不管外头如何作为,可这清梧宫,一如其名,清冷萧瑟。 若一隅静土,不染尘埃。 还未进门,便已经闻得满屋子的茶香,淡然清雅,教人闻之心情舒畅。 似乎早已料到赵禄该来,赵朔亲自泡了两杯茶,“上好的碧螺春,皇上也尝尝吧,微臣亲自泡的,当年先帝最爱喝微臣泡的茶。一晃眼,十多年过去了,景物依旧,人事早非。当年先帝的托孤之臣,如今也只剩下了微臣一人,难免唏嘘不已。” 提及先帝,赵禄眸子的锐利瞬时淡去不少,轻叹一声,心头也难免感怀,“十多年了,朕都不记得父皇是何模样了,却还记得幼时与父皇戏耍的快乐之情。” 赵禄徐徐坐定,叔侄间似乎也忘了君臣见礼。 茶香袅袅,让浮躁的心,慢慢的沉淀下来。 “犹记得先帝在世时,谈及天下之事,只道了四个字,心平气和。”赵朔抿一口香茗,勾唇浅笑,“儒以茶修德,道以茶修心,佛以茶修性。是故,多品茶,多静心,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然酒多伤身,差异如此,喝多了伤胃,喝少了不够味。凡事,总有个度。” 赵禄握着手中的白玉茶盏,一如既往的笑着,“皇叔之言,朕铭记五内,不敢有忘。这些年也亏得皇叔照拂,否则朕哪有今日。” “皇上乃真命天子,只有上天庇佑,微臣不过是尽了做臣子的本分,做皇叔的本分,只是本分而已。”赵朔报之一笑,缓缓放下手中杯盏,抬头笑看眼前的赵禄,“皇上坐拥天下,天下黎民都是皇上的子民,皇上所尽的也是身为天子的本分。如斯而已。” 闻言,赵禄仿佛想明白了什么,起身,躬行浅礼,“多谢皇叔教诲,侄儿记住了。” “天下是你的,只不过有句话身为先帝的托孤之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