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美貌废物被迫登基后 第86节 (第2/2页)
,正是春日,花开的好时节。马车停在了郊外,照顾到李昭漪是初次下江南,大部分侍从都先行回了颜府,只留了极少的暗卫随行。 李昭漪跟在颜珩舟的身后,跟他一起走在小桥流水之间。 一时之间,见过的画、念过的江南烟雨,都成了眼前朦胧美丽的具象。 - 江南自古就是富庶之地。 李昭漪走在路上,只见这里的建筑都是依水而建。 商铺林立,茶坊栏柱上的浮雕和花纹精致华美,有三两妇人在河边言笑晏晏地浣洗衣服,通向河水的石阶边上,停靠着几座暗香浮动的画舫,看上去秀美温雅。 他看得入神,原先还有些好奇地问这问那,只是渐渐的,却没了声音。 颜珩舟看过无数遍这样的风景,早就习以为常。这次就是特意陪他来逛这应锦城,看到他神情不对,他轻声问:“怎么了小琅?” 李昭漪顿了顿。 他说:“只是想到了之前,西南的旱灾。” “还有一路走来经过的一些地方。” 他知道燕朝的版图很大。 南北东西,各处的景象皆有不同。也并非处处都是江南和京城这样的繁华。 但是耳听为虚不如眼见为实,听一百遍旁人的叙述,看一百遍奏报,不如亲自来走这一遭。也不是不喜欢眼前这样的盛景,李昭漪只觉得恍惚。 他这么说,颜珩舟便了然。 他道:“确是不同的。” “且不说江南。”他道,“京城乃天子脚下,水淹不到、震震不到,加上京城的守卫森严,老百姓的日子总比别处好过些。” 李昭漪垂了眸。 “不过……”颜珩舟叹了口气,“也没好过到哪去。” 他们转过一条窄巷。 街边有老妪在卖一些花编的手串和花冠。 颜珩舟拿了一串,往李昭漪手上比划。不多时,纤细的手腕上多了一串散发着香气的花串,李昭漪眨了眨眼睛,小心地将花串妥帖地安置好,听颜珩舟道: “这两年江南这儿生意也不好做,也就是没有天灾。” 他们终于走到了目的地。 龙飞凤舞的颜府两个大字挂在正门中央,看着低调而大气。 颜珩舟道:“走吧,带你去见老太太。” 李昭漪怔了一下,被他搂着肩,带着一起走了进去。 * 进门了李昭漪才知道,颜珩舟所说的老太太就是他的祖母。 祖母年逾八十,面容端庄。李昭漪原先带着忐忑,觉得自己莫名其妙上门很冒犯,对方看见他,浑浊的眼神却很是欣喜,拉着他的手问长问短。 一直到傍晚,他才得以跟着颜珩舟离开。 路上他问起颜珩舟,对方道:“祖母为人随和,年纪上来了,就特别喜欢和小辈说话。” 尤其是漂亮又乖的小辈。 所以,他才会带李昭漪特意去见她。 李昭漪恍然。 两人一起用了精致而美味的一餐。 江南的菜偏甜口,颜珩舟原先担心李昭漪吃不惯,但对方却意外地喜欢。他一边吃,颜珩舟一边就跟他接着讲起了上午的话题。 “主要还是这两年太乱,睿德帝病重,夺嫡之争愈演愈烈。”颜珩舟道,“大家都人心惶惶,生怕朝廷朝令夕改。加上各地天灾横行,吃饭都成问题,哪来的心情买东西。” 他顿了顿,“先帝在时……” “先帝在时,不是打了几场仗么。”颜珩舟给李昭漪夹了一筷子鲜嫩的炒蛋,“那个时候花了大量的军费,钱不够,便只能想方设法地凑。” 李昭漪大概查过旧账,他道:“我记得,打之前就不够用了。” 那会儿江南几个大商人带头捐了不少。其中以颜氏尤甚。只是打起仗来,烧的就是明晃晃的钱。到最后,也就是堪堪填了个七七八八。 后头还因着这事,睿德帝对颜氏起了忌惮。 “嗯。”颜珩舟笑了笑,“京中的事么,我们一介草民,也不敢多问。钱怎么没的,许是要用钱的地方太多,用着用着,就不够了罢。” 这话意味深长,李昭漪一边吃饭,一边想着颜珩舟的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